CML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以治吗?

这种病可以治好吗?请专业人士说说它的病理及治疗方法。可以活多久?费用高不高?

慢性白血病的西医治疗难点与中医对策 慢性白血病的部分患者难以避免复发、急变而造成多脏器衰竭、感染、出血而死亡,因此如何延长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预防慢性白血病的急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点。 如何防治或延迟慢性白血病急变 慢性白血病约经过3~5年不等的时间,相当部分的患者难以避免发生急变,一旦急变,治疗难度加大,其生存期明显缩短,预后不良。如何预防其急变、延长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是临床上棘手之处。可采取以下措施: 1、早期发现、及时就诊和治疗是慢性白血病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基础。通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疑有慢性白血病迹象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外周血象检查作为一般常规检查应广泛开展,使血常规检查成为慢性白血病早期发现的基本手段。 2、在慢性期阶段,给予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之中成药(如雄黄、青黛等),结合西医治疗如干扰素、化疗等,可延长生存期;有条件者在慢性期进行干细胞移植,有希望得以长期无病生存乃至有治愈可能。 3、发生急变后,宜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施治。中医从毒蕴血瘀角度辨治,因毒蕴日久,血瘀不化,郁而炽盛,泛发而致,宜解其毒、化其瘀,可获祛邪治病之效;西医学宜重病轻取,予以适量的化疗,积极配合支持疗法治疗,以期带病生存为宜。 如何缩小肝脾 慢粒患者,由于幼稚细胞的大量增生,白血病细胞浸润脾脏和肝脏导致肝脾肿大,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骨髓造血组织逐渐减少,纤维组织增生,脾脏取代骨髓部分造血功能,会逐渐增大、质地变硬。有的患者就诊时发现脾已明显肿大,肿大的脾脏会压迫胃、小肠等周围组织和器官,引起腹胀、食少、梗阻等压迫症状及脾梗死等,在临床上治疗相当困难。现代医学采取脾照射、脾栓塞等治疗,有可能造成造血功能衰竭,引起感染、出血、贫血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可予以中药外治法施治,外敷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之药物如水红花子、芒硝、樟脑、桃仁、地鳖虫、生南星、生半夏、三棱、山甲片、王不留行、白芥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延胡索等。 如何提高慢淋患者机体免疫力,防止感染 由于慢淋白血病是单克隆型小淋巴细胞扩增,这类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淋巴细胞,然而是一种免疫学不成熟的,功能不全的细胞,加之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中性粒细胞缺乏、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原因,慢淋患者极易合并感染,这也是导致慢淋患者死亡的关键所在,也是临床医师长期困扰的问题,今年来的研究表明,扶正中药在提高慢淋患者机体免疫力,防治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慢淋的病机为正气亏虚,邪毒入髓,故扶正补虚贯穿慢淋早、中、晚期治疗的始终。可根据辩证,酌情加入扶正补虚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黄精、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冬虫夏草、鳖甲等药物。 慢性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白血病取得了明显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或单纯中医治疗。现将中西医结合的一些经验和思路介绍如下: 一、慢粒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1、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确定治疗攻补策略。在疾病的早、中期阶段,正气仍存,瘀毒尤甚之时,当祛其标实,解毒祛瘀,以祛邪使气血自然恢复,最终达到扶正的目的,否则邪毒入血伤髓,与营血相搏结,导致气血瘀滞更甚,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化疗药或用青黄散等中药控制病情,疾病晚期,尽管瘀毒强盛,但人体正气亦大伤,不宜强攻强泻,宜攻补兼施。 2、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适宜时机。在慢粒慢性期阶段一般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治疗,可得到疾病缓解;加速期和急变期,或重症合并严重感染、出血、贫血时,应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救治,酌情给予输血等支持疗法。 3、辩证与辨病结合。除了单用有效的专方验方及中成药外,本病治疗需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辩证的基础上,加用有效的解毒抗癌中草药,如蛇舌草、半枝莲、青黛、大青叶等,临床奏效较快,由于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损伤正常细胞,因此应辅以中药辅助正气,保证化疗的进行。 4、维持缓解。延长慢粒生存期的关键在于延缓急变,因此,在缓解期应根据患者的外周血相,选择最小药物剂量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切不可轻易终止治疗,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国内多数学者主张中药、西药交替治疗,或坚持以中药扶正固本,调理气血及脏腑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二、慢淋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1、早期治疗。早期阶段,尤其在0期,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此时宜加强中药的治疗,治宜扶正固本,兼以软坚散结,而不宜用西药治疗,因为化疗药物损伤机体免疫力,使正气更弱,犯“虚虚”之戒,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应辅助正气,调节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达到祛邪除病的目的,此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中晚期的治疗。慢淋中、晚期患者,往往白细胞过高或者合并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此时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西医化疗以祛其邪,中药扶正以培其本,中西合用,标本兼治,必要时积极给予输注免疫球蛋白、抗感染等支持疗法,经治疗取得缓解后,给予中药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机会,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慢性白血病亦血液病重症之一,被发现已有150年,但仅在近30年马利兰的应用才使其有了突破性进展,我国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青黛、当归龙荟丸等治疗白血病,不但提高了完全缓解率,延长了生存期,而且降低了近期病死率,在国际上开创了吲哚类药物治疗白血病的先河。中西药物协同治疗、作用连贯、疗效相延,减少了化疗药物总量和用药时间,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但目前中药治疗慢性白血病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辩证分型缺乏客观化标准,因治疗者的理解各异而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疗效的可比性,再者治疗以单方单药味多,似乎受到青黛和靛玉红的影响,据报道,不只是青黛,清肝泻火类药物中不少药物治疗慢性白血病均可获得良效。因此是否存在于青黛作用类似或优于青黛的药物,我们应将临床与药理试验相结合进行深入探索,不断地挖掘筛选新药,并阐明药物作用的机制,但是不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慢性白血病,都只能改善症状,取得临床和血液学的缓解,并不能改变本病的自然病程,这是因为没有彻底消灭白血病干细胞,即慢粒中的PH1阳性染色体细胞,为此,西医学尝试异基因骨髓移植和生物反应调节剂(BRM)的治疗。中医也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注重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将一些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如PCR技术引入中药治疗的检测,寻找根除PH1染色体克隆的方法。 基因治疗CML有其良好的可能性和前景。CML的bcr/abl融合基因在细胞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可被作为CML基因治疗靶基因。现已有一些采用与bcr/abl融合基因或cmyb基因互补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抑制CML集落形成的研究报道,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基因治疗作为传统治疗的有益补充,在近10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重组DNA顾问委员会批准了对晚期肿瘤病人,在自愿的情况下可进行基因治疗,可以相信,基因治疗在CML的治疗中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并有可能为根治CML做出重大贡献。 慢性白血病的治疗中应注意如下问题:延长慢性期,中药可有此效果,且无毒、副作用,适宜病人久服。 预防并推迟急变期,60%的病人最终发生急变,此期治疗效果较急性白血病为低,多于6周内死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6
慢性粒细胞在所有白血病中不算是多么难以解决的、一般的化疗吃药就能治好、只是需要的时间久一点、不用担心的、我们街上有一个就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他是4年前得的、当时是骨髓移植了、现在还活的好好的!不用怕的、要注意一点就是吃药一定要按时按量的吃、不能说今天吃明天不吃、那样会很危险的、以前在医院看到过一个、本来是慢性、在家吃药不好好吃、结果复发了转成急性了!更难治!
第2个回答  2014-04-26
可以治的.任何一型的白血病都可用中医疗法治愈.急性发作期需配合输血治疗才行.
麻烦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6
通过对289例(次)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CML)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与中医证候关系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分别探讨了该病临床证候、病证名称等相关问题。指出本病在发展与演化过程中主要见“邪伏正盛、邪聚正实、邪进正消、邪亢正衰”4期临床证候变化。并首次提出“髓毒”为CML病证名 我国的CML发病率调查结果为年发病率036/10万,在我国CML约占各类白血病的20%,占慢性白血病的95%。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但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机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内异常增生和积蓄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在我国CLL发病率低,一般只占白血病发病总数的10%以下,居白血病类型的第4位。由于慢淋患者淋巴细胞寿命极长,并经常伴有免疫反应缺陷,故又称“免疫无能淋巴细胞蓄积病”。 临床主要表现是以淋巴结肿大为主,常伴有肝脾肿大,贫血及出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伴有皮肤损害。本病中老年人居多,偶见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那慢性白血病治的好吗?怎么治疗呢? 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 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CT):ABMT和APBSCT治疗CML的目的主要是延长慢性期或使晚期病人重新回到慢性期,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2) 同基因骨髓移植:此种BMT是对CML病进行BMT治疗和最早尝试。 (3)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几乎是目前能够彻底治愈CML的惟一手段,也是CML治疗的最佳方法。本文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请注明,出自: http://www.aliyiyao.com/topic/az/azfl/mxlxbxbxb/16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