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是

如题所述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促进祖国统一

荷兰殖民者对台湾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于1661年3月23日,率领2.5万东征大军沿海向东挺进,进行收复台湾的战争。历经八个月,终于打败了荷兰侵略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最终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38年的统治,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巩固政权,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了巩固政权,他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与大陆一致的封建措施,加速了台湾大陆两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团结高山族,维护高山族的利益 

郑成功统领大军登陆台湾岛,对到来的高山头领非常尊重,并赐官厚待。因此,各路当地土社闻风接踵而至,皆来归附。当时,高山族人民农耕技术极为落后,不懂使用牛耕与钓镰之法。

郑成功采纳户官杨英建议发给犁、耙、锄等农具和耕牛,派农师教导高山族使用牛耕之法。这对高山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由此,郑成功与高山族人民建立良好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共同开发、经营台湾。 

四、建立台湾地方政权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立即废除荷兰的评议会殖民政治制度,建立同大陆一样的府县地方政权机构。

当年跟随郑成功东渡台湾的户官杨英在《先王实录》中记叙: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初二日,驱逐荷兰侵略的战争还在进行,郑成功已着手建立台湾地方政府机构。


五、寓兵于农,重视农业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即进行对农业生产的复兴。他认为社会的安定、政权的稳固,要“兴邦固国”,应“以食为先”。

因此,在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战斗还在进行时,他已经开始寓兵于农,部署军队屯田,开垦荒地,从事农业生产。

为了鼓励私人垦荒务农,郑成功规定文武官员家眷,在承天府地区可随人多少圈地,永为世业,在其他各处,可随意择地开垦建庄,照样永为世业,以佃以渔或经商,会听其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7
  1.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2.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3.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第2个回答  2015-08-03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第3个回答  2015-08-03
 1.3 郑成功收复台湾,促进祖国统一
  荷兰殖民者对台湾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于1661年3月23日,率领2.5万东征大军沿海向东挺进,进行收复台湾的战争。历经八个月,终于打败了荷兰侵略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最终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38年的统治,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 巩固政权,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了巩固政权,他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与大陆一致的封建措施,加速了台湾大陆两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
  2.1 建立台湾地方政权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立即废除荷兰的评议会殖民政治制度,建立同大陆一样的府县地方政权机构。当年跟随郑成功东渡台湾的户官杨英在《先王实录》中记叙: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初二日,驱逐荷兰侵略的战争还在进行,郑成功已着手建立台湾地方政府机构。
  2.2 团结高山族,维护高山族的利益
  郑成功统领大军登陆台湾岛,对到来的高山头领非常尊重,并赐官厚待。因此,各路当地土社闻风接踵而至,皆来归附。当时,高山族人民农耕技术极为落后,不懂使用牛耕与钓镰之法。郑成功采纳户官杨英建议发给犁、耙、锄等农具和耕牛,派农师教导高山族使用牛耕之法。这对高山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由此,郑成功与高山族人民建立良好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共同开发、经营台湾。
  3 开发台湾,发展经济
  3.1 寓兵于农,重视农业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即进行对农业生产的复兴。他认为社会的安定、政权的稳固,要“兴邦固国”,应“以食为先”。因此,在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战斗还在进行时,他已经开始寓兵于农,部署军队屯田,开垦荒地,从事农业生产。为了鼓励私人垦荒务农,郑成功规定文武官员家眷,在承天府地区可随人多少圈地,永为世业,在其他各处,可随意择地开垦建庄,照样永为世业,以佃以渔或经商,会听其便。一般百姓也可申请垦田建庄等。新垦田地三年内不起科,三年后分上、中、下三等征收赋税。在特谕的鼓动下,文开官员和他们的家眷,以及百姓,无不积极开荒建庄,推动台湾的开发与农业生产发展。
  3.2 兴办手工业,促进工商业繁荣
  郑成功入台后,台湾的手工业才发展起来。当时数十万军民东渡台湾,定居创业,需要大量手工业产品。为此,郑成功组织人力,动员工匠,开始制器造舰。“制器”,主要是兴办冶铁业。铸造、打制刀、锄、犁等器具,以满足军民生活及农业生产之需。“造舰”,即造兵船以增强海上作战军力;造商船,以载运货物,兴贩发展海外贸易。
  在手工业上,还指导屯垦军民,兴办制糖业,且大量销往海外;指导当地人焼瓦建屋,改善军民居住草棚茅舍状况;改变产盐旧法,在海边筑盐埕,泼海水暴晒产盐。此外还有伐樟熬樟脑(熬制樟脑)、采金业等。
  在商业上,郑成功及其后人郑经大兴海商事业,在台湾大力经营海外贸易。首先于日本建立密切商务关系。大型商船,载白糖,鹿皮等物,通贸日本。同时与缅甸、越南进行海上贸易,促进了台湾的商业的发展。
  郑成功的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祖国台湾的业绩被载入史册,很多史学家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政治家、军事家、杰出人物、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民族英雄等,郑成功当之无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8-03
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