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需求收集

如题所述

收集用户需求(你也可以将它称作启发用户需求,如果你更喜欢这个花哨的名称)一般比较困难,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下为什么这个过程如此艰难,当你面对这个问题时你会采取什么办法处理。我想,此时,有两个问题你必须先考虑:即何为用户的隐含需求(即未明确表达出来的需要),何为明确需求,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转化,以及这种转化的意义?任何曾经从头开始开发过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都知道:在用户陈述需求或主题专家描述代码应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很难完全理解他们的目的。大家都知道,需求收集是一种挑战;但是,为何难以收集到合适的需求、该采取什么办法,这些问题就更难以理解了。其实,用户的隐含需求与明确需求的概念,类似于我们日常所说的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的概念,因此弄清楚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对我们研究用户的隐含需求与明确需求很有意义。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的概念以及相互的转化过程。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指基于经验和观察的知识。不存在一些由以前传承下来的法则或程序。它只是做事的方式而已。由于它的相关性,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能够直接应用于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默会知识的一个例子来自我的一个靠做零工为生的朋友。由于我们很谈得来,所以他和我喜欢一起做事情。最近,我们正在我的车库里为教堂做鼓架,他不断表现出各种小知识。我们先做好框架,然后再把它与平板连起来;而不是一次一块木块在平板上做框架。为什么这样做呢?答案是那样更加方便简单。他怎么知道这样做呢?他做过许多这类活(做橱柜和讲台),足以知道这些知识。他知道各种各样的知识,例如,确信木板的顶部,所有木材正常的轻微弯曲部分全部向上。为什么呢?因为当它载重时,它会产生变形,由弯变平,回到中间位置。另一个例子是我几年前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它与循环结构有关。我的导师建议我使用一个在循环开始之前就执行初始阅读的循环结构。当时我使用的结构在循环开始后才进行阅读,所以循环中包含一个巨大的IF块。当时她建议我使用一个将阅读语句放在循环前的新结构,我问为什么。她回答道:“因为这是更好的方法。”凭经验,她知道在循环开始之前(和循环结束之后)执行阅读会更好。
在学徒期,主要学习的是默会知识。从一个比你经验更加丰富的人那里,你学会处理事情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学会制造优良产品或加快工作速度的细小而微妙的方法,这些知识是你在正式的教科书中无法学到的。一些人就是知道凭经验来做事情。你可能很难让他们向别人解释这些知识,或将它们写下来,但他们确实知道这些建立在经验之上的知识。明确知识相对于默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可以被量化的知识。你可以将它们书写下来,在人们之间传达。它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获得的经验。它是那种已形成规则的知识。例如,一个人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并知道摇苹果树来得到苹果——默会知识——并且他可能还知道重力作用使所有物体集合在一起。最初通过观察获得的默会知识,最终转化成一种定律,明确知识。明确知识是通过文章、书籍、研讨会和视频演示传达的知识。明确知识我们总可以在书本商找到,因此没有必要直接经历某事来获得与其相关的明确知识。这是刚毕业的学生受到的批评的原因之一:他们拥有许多“书本知识”(明确知识)但缺乏实际经验(默会知识)。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不管明确知识有多么重要,它总是无法代替默会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印刷机的出现,明确知识以更为快捷的速度在传播。由于我能够将默会知识转化成一组你能够应用的规则,所以你正在阅读这些文字,并学会各种不同的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9
►产品规划阶段: 听用户“定性地说”,确定产品方向(做什么);随机抽样了40个用户做访谈,据此写出需求列表。►项目早期: 听用户“定量地说”,确定需求优先级(先做什么);投放了20万份调查问卷,确定了需求优先级的排序。当然,这只是确定优先级的辅助手段,最终做什么,还是由产品经理决定。►项目实施过程: 看用户“定性地做”,确定要先实现的那几个需求应该怎么做;设计的同时完成可用性测试,其间陆续找了10个用户来验证。►上线后的优化阶段: 看用户“定量地做”,根据产品的用户使用情况做数据分析,不断地改进产品。“Z字采集法”也有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数据分析以后,通常又会做用户访谈来证实数据分析的假设。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产所以在用户研究上投入了较多的时间与人力。更多的时候,会视情况采取简化的方案。而每种方法具体怎么运用,网上资料很多,本书不再赘述。接下来看一些其他划分方法。4.1.3  是否在真实场景里采集是否发生在真实的需求场景里,也是一种分类方法。出于性价比的考虑,有一些采集是在模拟状态下完成,比如很多大公司都有专门用于用户研究的房间,提供单面玻璃、观察室等配置。但如果在用户需求发生的真实场景里进行采集,那么可靠性肯定更高。比如,平时用户在家里用产品,采集也发生在他家里,会更加可靠。当然,这种情况下,记录难度会增加。既然各有利弊,如果不是为了积累素材、给别的同事看或者节省时间,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在真实场景里采集,因为这样更具“临场感”。临场感是产品经理的一项基本能力。需求通常都是带场景的,只有到那时那刻去亲身体会,或者通过想象去体会,才知道你的设计有没有问题。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