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兽医工作

如题所述

加强领导班子和 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要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 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 稳定的本领。做好新形势下的兽医公共卫生工作,不仅是提高兽 医工作者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本领的具体要求,也是 促进兽医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
一、充分认识做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兽医公共卫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事关畜牧业发 展和农民增收,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事关我国的国际 形象,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 作。 (一)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生命安全 的基本要求。这是兽医公共卫生的本质属性。人类正处在一个前 所未有的新发传染病时代,当前已知的人兽共患病多达250多种, 几乎所有新的人类传染病都来源于动物贮存库,60%以上的人类 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75%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 近年出现的SARS、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在全球 2 的暴发和蔓延,布鲁氏菌病在我国局部地区的抬头,盐酸克伦特 罗和三氯氰胺事件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说明了兽医公共卫 生正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 搞好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 要保障。这是兽医公共卫生的客观属性。当前,畜牧业已经成为 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兽医公共卫生工 作搞不好,将直接影响畜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据统计,我国每 年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2004年发生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国内禽肉市场价格两个月内下降10%以 上,有46个国家禁止从我国进口禽产品,农民损失惨重。此外, 因贫致病、因病返贫也是制约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 在我国死亡数一直高居前三位的狂犬病,有近70%是农民,布病 发病有88%是农牧民,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的身体伤害和巨大 的经济负担。因此,做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对促进产业发展、促 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三)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国家安全 的重要内容。这是兽医公共卫生的政治属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 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国家 安全和国际形象。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后,采取的封锁疫区、扑杀病畜等措施,影响了疫区人民正常的 生产生活秩序,引起畜禽饲养、加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停顿、 3 倒退,职工下岗、失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人畜共患病、 动物产品安全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广大群众迫切需要我 们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预防屏障,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我们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把握兽医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为巩固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是应对风险社会加强社会管理的客 观要求。这是兽医公共卫生的外延属性。当一个国家的GDP达到 1000-3000美元时,就会进入公认的风险社会时期。我国正处于 社会活动日益开放、社会管理日益复杂的转型时期,近年发生的 “禽流感”事件、“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非典” 的爆发等一系列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表明由各种社会因素所导致 的公共卫生风险在逐渐加大,局部爆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的 概率在逐渐上升。这些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法律、监管等表面问题, 更暴露出体制机制、社会公共道德等深层次问题,这是社会进入 高风险时期的一个必然表现。加强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防范和化 解社会风险,已经成为中国转型社会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议题。

二、做好我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当前形势下,做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 (一) 观念认识偏差,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长期不被重视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 “兽医者,医兽者也”、 “兽医工作就是保护畜禽健康而已”,造成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长 期不被重视,法规、政策、体制、机构、队伍、技术等发展滞后。 4 一是协调发展错位。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是以增加养殖 数量来提高生产能力,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出现了 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重视养殖数 量,忽视产品质量;重视畜牧生产,忽视兽医公共卫生的错误认 识,环境污染、疫病频发成为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动物 产品的安全问题更制约了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财政投向错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兽医公共卫生工作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重人医、轻兽医”、“重治疗、轻预防”的 错误认识以及马太效应使得医疗和预防经费投入失衡,更多资金 投入到人的治疗方面,很少有资金投入到动物源头预防上面,重 视人医疗体系建设而忽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使一些曾经得到较 好控制的疫病又重新抬头,新发、频发疫病的风险增大。 三是兽医防疫认识不到位。目前很多兽医工作者甚至管理者 对自身工作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为畜牧业生产服务阶段,没有上升 到保护人类健康的高度,表现出在疫病防控中,重视重大动物疫 病,忽视人畜共患病;重视免疫防控,忽视检疫监管;观念陈旧、 被动应对。 四是生产者公共卫生意识不到位。生产者片面追求经济效 益,忽视生物安全和环境保护,高密度的饲养环境和违禁药物或 添加剂的使用,造成疫病的恶性循环和环境污染;法律意识淡薄, 有疫不报、拒绝防疫、掺杂使假、倒卖病死畜现象时有发生,严 重威胁着动物产品安全。 5 (二)工作基础薄弱,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低水平徘徊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兽医公共卫生工作有了 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一直不被重 视, 无论是机构队伍, 还是经费投入, 欠账较多、基础薄弱,动 物防疫能力捉襟见肘, 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力不从心。与日益严峻 的形势和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和不 适应。具体表现为: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兽医法》这个 根本大法,兽医个人和行业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和保障;队伍基 础薄弱,尤其是基层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队伍 不稳定;执法主体多头,责任和权力不清,执行和监督存在较大 难度,法律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人畜共患病研究基础相对薄弱, 技术手段落后,储备不足, 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 徊。 (三)体制机制不顺,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一是合作机制不畅,人医兽医缺乏合力。目前人医、兽医尚 没有建立顺畅的合作机制,各自为政、协调不足。一方面,缺乏 强制性的、通畅的信息互通渠道,技术上难以实现优势互补,造 成有效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现有公共卫生体系 机构组成、人员结构过于单一,给动物源性疾病的控制造成了许 多不利因素。因此,很难应对目前众多新出现或重新流行的人畜 共患病威胁,阻碍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是管理职责不清,监管能力差。与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单 6 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动物性食品生产监管中机构众多、条 块分割现象十分严重。按照《国际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原则, 动物饲养和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进出口贸易等活动都要在 官方兽医体系监控之下,并对其实施兽医的统一管理。而在我国, 多头管理、分段管理和属地管理体制并存,使一个本来完整的动 物卫生管理链条被分割,出现所谓的“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 的奇怪现象。由于职责分工不清,出现“有利大家争,无利互推 诿”,基层部门“婆婆多,办事难”的尴尬局面。

三是管理体制陈旧,与国际不接轨。目前,我国的兽医管理 体制与国际上的官方兽医垂直管理体制不接轨。兽医部门归属 省、地、县三级政府,各级政府根据自己的规划,决定兽医行政 的运行方式。这种地方政府水平管理体制势必造成地方保护主 义,不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管,不利于动物 产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兽医公共卫生的发展。 (四)自然环境恶劣,使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难度加大 一是人畜共患病越来越复杂。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劣,老 病未除,新病又至,人畜共患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曾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畜共患病疫情有所回 升;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近期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为代表的跨物 种感染性疾病频发; SARS、疯牛病等新病原体出现或感染新的 宿主,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二是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隐患越来越多。餐桌食品的安全问 7 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储存、流通、 消费等各个环节中,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因子、兽药残留或违禁药 物的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从2006 年鸭蛋中致癌 物苏丹红现身、上海数百人瘦肉精中毒、多宝鱼被检测出含违禁 药物到三鹿奶粉事件,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越演越烈。 三是规模化养殖场环境污染越来越重。人类在生产丰富物品 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食物污染,这已成为全球最为关心和 迫切解决的问题。国家环保局调查表明,80%的规模化养殖场建 在人口密集区域;90%的畜禽养殖场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估;80% 左右的规模化畜禽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中国畜禽粪便的 总体土壤负荷以超过警戒值,养殖场排放物将成为环境的最大污 染源。兽医公共卫生工作领域扩展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 活环境不受污染、恢复人类和动物微生态平衡等方面。 三、做好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建议 兽医公共卫生是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 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 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畜 共患病、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比较医学以及现代生物技 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综合性事 务。加强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基础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环 境的有机统一。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8 面对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形势,必须充分认识兽医公共卫生 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五个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树立“一个健康”的观念,实现以保护动物健康为核心向以 保护人类健康为核心的转变。兽医公共卫生工作的最高目标和最 终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并以此为准则来重新确定其地 位、目标、指导思想、重点和措施,真正实现为人畜健康服务。 二是树立全程控制的观念,实现以防病为重点向全程监管转变。 突出兽医在动物及产品生产过程的统一、全程的监管,保证动物 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树立“人病兽防”的观点,实现防控关口前 移的转变。把预防动物疫病与预防人类疾病放到同等重要位臵, 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人类感染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四是树立公共 卫生无小事的观念,实现由传统服务型向社会职能型转变。兽医 公共卫生工作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具有极强社会性和强烈的 公益性,必须高度重视。五是树立国际性的全局观念,实现兽医 公共卫生工作从国内型向全球型转变。特别在动物产品国际贸易 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更应充分认识到其重要的国际性和开放 性。 (二)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当前形势 下,夯实兽医公共卫生基础更显重要。一是要夯实队伍保障基础。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制度、充 分发挥兽医协会作用、搞好专业技能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兽医 9 队伍素质。二是要夯实法制保障基础。建立以兽医法为核心的兽 医公共卫生法律体系,逐步完善规范在动物诊疗、防疫、检疫, 兽药生产、使用、销售,动物进出口检疫,实验动物安全检疫, 畜禽生产环境卫生监控,人畜共患病防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 立健全兽医与卫生等其他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三是要夯实技术 保障基础。加大基础问题的研究与调研,加强动物疫病预警、预 测、检测和疫苗研发能力,探索检疫监管等方面的新模式;加强 各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 支撑能力。 (三)理顺体制,完善机制 一是以官方兽医为核心建立全程统一管理体制。从1998 年 的“三检合一”到 2001 年的 “四检合一”,到日前成立国家食 品安全委员会,我国一直在寻求一个适合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机 制。体制改革虽不能一蹴而就,作为第一步,建议国务院成立由 卫生、农业、公安、检验检疫、药监等部门组成大公共卫生协调 小组,统筹指挥、明确责权,解决各部门分段管理与协同统一的 问题;从长远看,应逐步把分散在畜牧、商业、农垦、企业、海 关等部门有行政职能的兽医人员统一在一个机构——国家兽医 局内进行管理,实行兽医行政的“垂直”管理, 推行官方兽医制 度, 实行兽医资格认证制度和准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动物产品 高效、有序的全程监管,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水平。 二是以人畜共患病防控为重点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作为保 10 证人类健康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应当容纳所有与保障人类健康 直接相关的机构、设施和人员。我国应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结合当前兽医体制与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以人畜共患病防控为重 点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实现人医和兽医一体化的多部门合作。 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快速应急反应,对人或动物感染后进行相应的 病源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建立与 OIE、WHO 等国际组织 之间的水平合作机制以及与各级兽医机构和其他公共卫生机构 的垂直合作机制。 三是以稳定增长为基础建立兽医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各级政 府应加大兽医公共财政投入,切实解决兽医公共卫生工作财政专 项经费资金来源,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投入机制。在建立长效投 入机制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充分考虑防疫监管工作的阶段 性,根据实际形势的变化,合理确定支持重点,及时调整支持方 向;二是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差异性,重视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 可行性、社会的公平性,科学界定投入的管理层级。 (四)健全体系,加强建设 一是建立兽医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在国家级水平上建立 兽医与医学监测为一体的人畜共患病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加强兽 医监测能力和建立规范化的疫病信息互通渠道,使一些新出现病 原或具有人和动物共同感染潜力的病原能够及早发现,并对人的 感染做出及时预警。 二是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加大或统一由兽医对 11 动物性食品从农场到餐桌这一全过程监管,解决动物性食品生产 中的安全漏洞。这个体系应包括完备的饲料、兽药生产、使用监 控系统、完善的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监测、控制系统和动物标识 及疫病可追溯系统。逐步实现国家兽医部门全过程质量监督权、 检验权、控制权,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监控体系。 三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在 于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关键在于制定完善的相关预案,重点 在于建立完善三个机制,即预防机制,包括信息收集、预警监测、 培训演习、制订预案;应对机制,包括风险识别、决策指挥、沟 通协调、技术咨询;修复机制包括消除恐惧、善后恢复、审计评 估、政策调整等,从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应对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