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卫国,为何出了那么多君子却还是不能兴盛?

如题所述

周灭商之后,周把商朝故地分为了三个国家,卫就是其中的1/3,周武王把康叔封在了卫地。康叔奉行以商治商的政策来管理为卫这个国家,卫国开始逐步壮大,成为了拱卫周天子的一支重要力量。卫国建都于朝歌,在此延续了403年之久。到公元前660年,卫国被北面儿的游牧民族狄人占领了国都朝歌,齐桓公率领其他诸侯帮助卫国复国,重建国都于楚丘。

公元前629年,卫国又迁都于帝丘,又延续了338年。两段加起来,卫国前后持续了835年,历经了35代君主,是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中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卫国没有强大起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地理位置局限,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它被楚、齐、赵、魏4个大国完全给包围住了,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再者,由于卫国地处商国腹地,文化底蕴深厚,培养出了一批战国杰出的人物,如商鞅,吕不韦,李悝、荆轲都是来自于卫国。孔子周游列国14年在卫国就待了10年,可见孔子对卫国是一往情深。卫国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不崇尚武力,自然军事力量很弱,只能任人宰割。公元前254年卫国被魏国所灭,并成为了魏国的附庸。后魏王又立自己的女婿为卫国的国君。到公元前241年,秦军攻占了濮阳等地,卫军也被迫迁到了野王,名存实亡。直到秦始皇统一之后的公元前209年,卫君才被废为庶人,该国彻底灭亡。

卫国周围列强林立,国君不思进取,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举国上下沉浸在靡靡之音当中,无心跟其他诸侯争斗,整个国家崇尚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但是不喜欢军事斗争,这些因素势必使卫国不会成长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只能是被列强凌辱的对象,好在卫国不断的示弱,才使其能够苟延残喘苟活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