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出处:《论语·里仁篇》

扩展资料:

关于个人成长,孔子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在他看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外部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他就居住的环境的选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所谓环境改变人,只有与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才能在耳濡目染之下培养出高尚的情操。

孟母三迁”就是环境塑造人的一个典型故事。孟子很小时候就没了父亲,母亲也没有改嫁,家境比较贫寒。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母子住在一处墓地旁。后来,母亲看到孟子和邻居的小孩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

她觉得这样对孟子的成长不利,就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上,可是孟子又学商人卖东西的样子。孟母知道后,再次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学校的附近。孟子看到学校里的人守秩序、懂礼貌的样子,也跟着学了起来。孟母看到后非常高兴,就在那里定居了下来。孟子之所以能成大儒,可以说与他生长、学习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里仁篇》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扩展资料:

《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又名《论》。

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8

释义: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里仁篇》。

原文节选: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话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扩展资料:

赏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渝,保持气节。

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既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23
人以安居于仁德之地为好。如果择身所居而不选仁德之地,怎能算作明智呢?
第4个回答  2022-12-04
此人,谁能知道呢,是不是啊?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