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佛心道骨儒表分别是什么内涵

如题所述

佛为心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佛心即觉悟之心,通俗意义上是指慈悲的心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金刚经》中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经》中言“照见五蕴皆空”。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不住一切处心,并且积极的行善,能为他人着想。

佛心就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最终要归于生活。只有把佛的理念种在心里、才能真正得佛心。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其实,只要心中有佛,佛就在身边。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世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事,正如云"千古善恶由一心,心若无时罪亦空。"

道为骨

道家的观念里,生之与死,为生命之一变迁耳。言其整体,则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生命变迁,如波分水合。,人类只不过是整个宇宙天地受“化”的一个小分子,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够超然于物外。道骨的核心,就是“宠辱不惊”的境界,不媚权贵的傲骨。

道骨之极,就是逍遥齐物。处世之末,当清静无为,恬淡自然,不为功名所束缚,不为庸俗所羁绊。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的。

儒为表

儒为表示告诉我们要有儒家君子的言行规范,不单指要有儒者的外表。儒家思想提倡仁,提倡孝,提倡道德。《大学》中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

孔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儒表归根揭底,就是仁义道德。 

扩展资料

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佛为心:佛心是什么心,是慈悲心,就是把好的东西给别人、把别人身上不好的东西接过来化掉。时时处处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并主动化掉对方身上不好的东西,比如贪、嗔、痴。

道为骨:道骨是什么骨?是内心超然于世俗,离世俗很远,离神圣很近,始终站在高处看世界,像老子一样,在他眼中,一切就那么回事,接受差异,看平,看淡。

儒为表:儒的核心是礼,是拉开距离,讲的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以礼为总则,与人保持恰当、舒服的距离,克己复礼,文质彬彬。

大度看世界:这是讲的世界观。度,可以是无限大,地球在宇宙之中也只是一粒尘土,何况人呢,连尘土也不是,“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度,也可以无限小,在细节上观察世界,丰富而美,让人留恋忘返、喜悦热情。

其实,南先生后面还有两句:一是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二是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里每个字都可以讲课,我不赘述了,大家去拓展学习之。

南先生是很了不起的,我认为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大人”,在中国文化方面,他到过很高很高的地方,那个地方我们从未去过。近年来,有个别浅薄之徒在批评他,指指点点,其实是小人之心,小人之心是什么心,大不敬也。

(2)真正的改造在于:日用常行。

道,就在我们身边,从来不可须臾或缺。

修出佛心、道骨、儒表,修出一种大度,不在多么高深的道理上,因为即便懂得了很多道理,也未必到达内心的高处。道在日用常行之中。

皇甫兄来我的茶屋对谈,谈到吃饭,无数多事实证明,人的内心很多痛苦,只需要好好吃一顿好饭,可能就化解了,可是如今,尤其都市中人,多少人吃饭吃得不香,这并非是一个小问题。

教育的真谛,可能就在认认真真地、充满敬意地吃饭之中,细细地嚼得久了,一口米饭、一个馒头、一口咸菜也有其独特的甜美与余韵。

岂止是吃饭,还有:静下心来,品一杯好茶;几个挚友浅酌一杯好酒;穿着一身质感良好的手工中式服装,庄严自己;对所居住空间的文化底蕴构建与蓄养;走路时,下意识用力一步步地踏足大地,等等,都是一种深刻而悠长的修行。

而在这其中,若能慢下来,知止后定,性缓气和,充满敬意与感恩地去品味,用心去感知、感受、感动,人的内心境界,渐渐就会得到提升,再多的痛苦、困难、纠结,不知不觉中就被化掉了。

(3)方法:得一善言,附于其身,而非务以悦人。

《荀子·劝学》里讲小人之学:“小人之学耳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我经常讲的“口耳之学”即来源于此,所谓口耳之学,入之于耳,马上出之于口,急着说给别人听,根本没有走心,也没使之通过你的身体每一部位,更没有践行、知行合一,这就叫“道听而途说”了。

古人讲:“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这也是“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的区别,我主张的学习是,得一善言,默记于心,在事上磨,时时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喜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渐渐地便身体力行了,知行合一了,这就算学到了。

反之,如果道听而途说,刚刚路上听到,还在路上就说给别人听,回到家来两手空空,“德之弃”也。

学,分实学和假学。实学是:存之于心,身体力行,求实德于己;假学是:求虚荣,求悦人,求别人知道自己有学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0
佛心:心态。境界。
道骨:修炼道家功法很成功。
儒为表:出书,教徒弟,答疑,好像一个儒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2
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有一种无为不争的处事态度,要有谦谦君子,温文儒雅的体现。这是一种做人的标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3-22
做人外在要像儒家一样谦逊和积极好学懂礼仪。骨子里要有道教的状态像仙人一样的姿态,纯粹童真顺其自然 不被世俗污染身心。内心又要像佛教一样无邪向善 乐施他人 自度度人。这是做人最完美的状态,听似简单 古往今来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第4个回答  2018-03-04
道佛儒,正人君子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