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叔伯季在古代的意思

如题所述

在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序。

古人在心底之间的排行中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为“伯父”,父之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父称为“季父”,后来的伯仲之弟统称为“叔父”。

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里面有描绘到:“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这是在古代兄弟姊妹之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的最早记录。

扩展资料

一、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二、引证解释

1、“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伯”、“霸”通用。

2、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古时常用于表字或对人的敬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仲叔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0

在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序。

古人在心底之间的排行中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为“伯父”,父之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父称为“季父”,后来的伯仲之弟统称为“叔父”。

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里面有描绘到:“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这是在古代兄弟姊妹之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的最早记录。

有个成语就叫难分伯仲,意思是难分高低,还有个词语为“季春”,是指春末的意思。并且在古代贵族男子字前常常加伯 ( 孟 )、仲、叔、季来表示排行,字的后面还会加“父”或“甫”字来表示男性,构成该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扩展资料:

关于伯仲叔季的史实解释

在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位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称为霸,所以又称春秋五霸。其实在《左传》这些先秦典籍里,都是记录为“伯”,“孟”也是老大的名称,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

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为“仲谋”。

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项梁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史记》里就说,“其季父项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仲叔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兄弟姐妹怎么排行:伯仲叔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一、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二、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三、引证解释
  1、“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伯”、“霸”通用。
  2、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古时常用于表字或对人的敬称。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汉班固 《白虎通·姓名》:“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3、古代借指事物排列的次序。
  唐 李邕 《陇关游奕使任令则碑》:“《礼》《乐》《诗》《书》,伯仲叔季。”参见“伯仲”。
  4、泛指各国诸侯。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穆后 及 大子寿 早夭即世, 单 刘 赞私立少,以间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杜预 注:“伯仲叔季,总谓诸侯。”
  5、指孙坚四个儿子。
  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3-04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古代常用来借指事物排列的次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