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和全文翻译

如题所述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 訾「訾zī:同“资”, 为 骑郎,事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他因为有家财 资财,钱财。」 而当了骑郎,事奉 孝文帝,十岁 不得调, 无 所 知 名。 释之从 行,登 虎圈。 孝文帝,十年时间都没有升迁,没有什么人知道他。有一次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登上虎圈。 「虎圈juàn:上林 上问上林尉 诸 禽兽簿, 十余 问, 尉左 苑蓄养虎的地方。」皇上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档案的情况,问了十多个问题,上林尉左顾 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 啬夫从旁 代 尉 对 上所问禽兽簿 右盼,全都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边代替上林尉很详细地回答了皇上问的禽兽档案 甚悉, 欲 以 观 其 的情况,想借这来让皇上看到自己的才能,对答如流犹如回声呼应一样没有个完。文帝说“官 !” 乃 诏 释之拜 啬夫为上林 令。 释之 吏不应当像这样么?上林尉不可靠!”于是诏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苑令。张释之过了很 久之前曰: “今陛下以 啬夫口 辩而超「靡:顺 久上前说:“如今陛下凭着啬夫能言善辩而破格提升他,我恐怕天下受这风气影响, 风倒下。」 争 为口辩 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 上疾于景 「景:通 响, 争着夸夸其谈而没有实质内容。况且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影”。」响之应声还要快, 国君的一举一动 “措”。」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好。”于是作罢,不任命啬夫了。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 车入 朝, 不下司马门, 于是 释之追 止 太 不久,太子和梁王一同乘车入宫朝见,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来拦住太 子、梁王, 无得 入殿门。遂 劾 「劾hé:弹劾, 不下 公门 不敬, 奏 子、梁王,不让他们进殿门。于是控告 揭发罪行。」他们不在司马门下车是犯不敬罪,报 之。 薄太后闻之, 文帝免 冠 谢 曰: “教儿子不 谨。” 薄太后乃 使使 告上去。薄太后听说了,文帝脱下帽子谢罪说:“我教儿子不够谨严。”薄太后于是派使者秉 承诏 赦 太子、梁王,然后 得 入。文帝由 是 奇 释之, 拜 承诏令释免了太子、梁王,然后他们才得以进入。文帝因为这事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任命 他为中大夫。不久,皇上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面跑出来,使皇上驾车的马受了
1/3
惊。 于是使 骑 捕, 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 “县人来, 闻 惊吓。于是命令骑士捉住,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审问,那人说:“我乡下人来到这里,听 跸, 「跸,帝王出行时开路 匿 桥下。 久之,以为行 已 过, 即出, 到清道戒严, 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就藏在桥下面。过了很久,认为皇上已经过去,就出 来,看到皇上的马车和仪仗队,立刻就跑了。”廷尉上奏应判的罪刑,一个犯了清道戒严的 ,令 禁令,应该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亲自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好在脾性柔和,假如 当之罚金!” 释之曰:“法者 天子所与天 是其他的马,一定不是摔伤我了吗?可是廷尉却只判处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 下 公共 下人一同遵守的。如今依法律是这样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人民的 也。 且方其时, 上使 立 诛 之 则已。 今既 下 廷尉, 廷尉, 信任。况且在当时,皇上假如立刻诛杀了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下来给廷尉处理,廷尉是 天下之平也, 一 倾而 天下 用法 皆为 轻 重, 民安所措其手足? 天下公平之所在,一旦有倾斜,天下使用法律时都任意取轻或取重,人民把自己的手脚放在 哪里好呢?希望陛下明察此事。”过了很久,皇上说:“廷尉应当这样。”……太史公说:张 季之言 长者, 守法 不阿 意。 有味哉! 有味哉! 释之谈论“长者”的话,坚守法度不逢迎皇上意旨。真有意思呀!真有意思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