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体制的三个阶段

如题所述

1、拨改贷阶段。这一阶段大概是上世
纪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改革主要内容是伴随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逐步改变计划投资体制。从1979年起试行财政无偿拨款改为有息贷款,从
1985年起财政拨款建设项目一律改为有息贷款项目。1984年10月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改革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中央政府下放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扩大地方投资决策权;与此同时,逐步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实行两步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阶段投融资体制
改革取得了一定成交,投资不讲经济效益的趋势得到遏制,部分调动了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但政府仍然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局面没有改变,投资短期化现象普遍,重
复建设现象严重。
2、
投资主体改革阶段。这一阶段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改革主要内容是转换行政性主体和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要建立“国家
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加快培育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推进放权让利改革和财政包干改革,地方政府成为投资主体。1988年
国家对重大长期投资实行分层管理,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对中央与地方的投资范围进行划分,中央成立交通、能源等级六大专业投资
公司,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地方投资公司;此外,大型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金融机构也相继拥有了一些投资决策权,甚至包括一些三资企业和乡镇企
业也成为了国有投资的补充。这一阶段基本形成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结束了单一的财政拨款拨款形式和高度集中的投资决策体系,但是,投
资结构还不合理,农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支柱产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等相对不足,地区差距拉大,投资效益仍然不理想。
3、
市场化改革阶段。这一阶段从1992年至今,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分离银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四大专业银行过渡为
商业性银行,并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固定资产资本金制度和基本建设大型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将项目区分
为基础性、公益性和竞争性项目,明确竞争性项目由企业自主投资,重新确定投资主体和投资形式;组建政策性投资公司,承担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投
资任务。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担风险”原则,落实企业投资
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放宽民营资本准入,降低准入门槛;实行金融创新,开辟多渠道融
资途径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3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三个阶段,取得重大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