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和易经的前辈请进 司马懿劝曹丕不要因为魏使被烹杀而伐吴,在这一回里,司马懿自知不说会有人攻击

司马懿劝曹丕不要因为魏使被烹杀而伐吴,在这一回里,司马懿自知不说会有人攻击他不献计是因为他希望曹丕失败,说了则有可能获罪于预言魏吴战役的失败。
那么在我看来,司马懿可以见风使舵,说魏吴战役必胜,曹氏亲贵必然凯旋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司马懿还一定要说实话呢?仅仅为了将来不招祸事吗?

  这个问题要追述到之前司马懿进宫见曹丕时,听见曹丕咳嗽不已并吐血不止,当时曹丕悄悄告诉身边的用人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这为后文打下伏笔。
  讨吴前的动员会上,曹丕在请各大臣献计时情绪非常激动且非常心急,加上曹丕安插在司马懿身边的美女“静姝”在一次偷听情报时露出马脚,以及上面说的进宫之事,准确判断曹丕命不久也。你想司马懿的何等聪明的人,当然瞬间就想出了对策:直言曹军会败!因为之前他已经详细分析双方军情,并知道曹操死前告诉曹丕提防自己,所以断定自己肯定此战不会被启用,而他明白曹丕、曹真等人哪儿是孙权、陆逊等人的对手!所以他预言曹军失败,而朝中大臣均认为会赢。等曹丕丢盔弃甲回来的时候已经命悬一线,挣个作战过程似乎让司马懿算准了,曹丕自感不久于人世且朝中真的已经无人能与陆逊、诸葛亮抗衡,且其子(其实不是曹丕亲生)曹睿又年幼,不懂得举贤任能、运筹帷幄,更不会权衡利弊,为了朝廷不乱,且继续与吴、蜀对抗(那会儿其实魏已经有事不在了),不得已只能给司马懿一定兵权和头衔,因为他明白曹氏贵族痛恨司马懿,如果自己不给司马懿授权,即便日后整个朝中无人可用,兵败国破也不会有人启用司马懿,所以授予司马懿“骠骑大将军”。
  上述这一切都是司马懿心中有数的,因为一开始司马懿是曹冲老师,后来曹冲是被曹丕害死的,之后司马懿又给曹丕做幕客,他对曹丕一直较量并反较量着,城府更深的司马懿最终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终于完胜了曹丕。
  所以概括起来:司马懿看似冒着获得楼主说的“不献计是因为他希望曹丕失败,说了则可能获得语言魏吴战役的失败”的罪名,也要让曹丕在心理上彻底明白必须启用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在最后一刻给自己机会。这看似冒险,实质是司马懿胸有成竹的,因为他知道曹丕战前不会杀他,战后无心杀他也不敢杀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8
好问题

司马懿(仲达)是一个能力极强、志向极大的汉末英雄。也是他最终夺取了曹氏的权利。

剧情里用“鹰视狼顾”来形容他。意思是目光如雄鹰般敏锐,能达人所不能达的地方,又如豺狼般凶狠残忍。曹氏亲贵们对他是又忌又怕,所以剧情里安排曹操在遗嘱中说:司马懿这人要用,惟有他是诸葛亮的敌手;但永远要防范他,不能给他兵权(以免被他吞噬)。

所以这么一个人,在上述的情况下只能说真话。如果说奉承的假话,则在魏吴战役失败后,会受到曹丕的猜忌“是不是仲达明知不可,故意陷害,盼望着我死在战场上”,这司马懿就性命难保了;当然也可能万一曹丕不猜忌他,那就说明司马懿能力不强,没有利用价值,而他又“狼顾”,野心颇大,那也没有留着没什么用,杀了可以一了百了。

虽然说实话会得罪曹氏亲贵们,遭到一些打击, 但毕竟能证明他的价值,曹丕死后司马懿还是被选为顾命大臣之一。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2个回答  2010-08-18
这才是 马儿的高见
三国鼎立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不是傻子

而且 马儿 忠于曹操 受曹操托孤之重

然后他还要保住自身性命

你想的只是计谋 却忘了责任跟义气
第3个回答  2010-08-18
在曹世亲贵眼中司马虽为打压之人但并不否定他的智谋,若他此时不说出真实想法,到曹败之时必疑其当时为虚言,因而疑其居心不良
第4个回答  2010-08-18
司马懿说赢会被曹氏贵族骂,败也会挨骂,如果说实话,曹丕会觉得他是大大的忠臣,便会对他的建议更加斟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