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气候会有什么变化

如题所述

  立春节气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到了此节气气温会逐渐的回升,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开始出现减弱,冬季气候被春季气候所取代,会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但是,此时节温度并不是很高,依旧是要注意自身的保暖,注意不要感染风寒。

立春后的天气也开始变得“调皮”。人们常说立春后的天气就像“孩儿面”一样多变,一会儿哭(下雨),一会儿笑(晴天)。王安石也曾经用“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的诗词来描述春日天气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立春后正是气压场转换时,冷暖气团你来我往,相互交汇,尽管气温回升,但冷暖变化明显,雨水增多,天气变化较大,经常“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有时降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柔”细雨,有时出现大风、暴雨、沙尘、雷暴、阴雨寡照等各种灾害性天气,甚至出现倒春寒现象。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5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3]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4]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3]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5]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第2个回答  2020-09-25
立春以后气温逐渐升高,气候逐渐变暖.但立春后正是
气压场
转换时,冷暖
气团
你来我往,相互交汇,所以天气变化较大,经常“乍暖还寒”,阴晴不定.
第3个回答  2019-10-16
立春气候特点
:一是昼夜温差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之际,是指太阳到达黄经315°时,时间为公历每年2月3至5日之间,预示着春天的悄然来临。从这一天起,一直到立夏的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