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遣兴》翻译、

如题所述

  《遣兴》的怀念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乎全篇。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中间两联写骥子现在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最后两联写诗人想跟家人团聚的急切心情。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11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遣兴》注释  遣兴这首诗写诗人的念子之情,遣兴(xìng),寄兴。   杜甫骥子〔骥子〕宗武的小名,这一年刚五岁。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骥子三岁时)知道问家里来人来客的姓名,能背诵他父亲的诗。这是称赞骥子的颖悟。。   世乱怜渠〔渠〕他,指骥子。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鹿门携不遂〕意思是,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鹿门,山名,在襄阳(今属湖北)境内,汉江东岸。东汉末,天下大乱,庞德公携全家隐居于此。后成为隐居地的代称。,雁足系难期〔雁足系(jì)难期〕意思是,难以料定何时才能互通音信。雁足,事见《汉书?苏武传》,大意是,汉求苏武,匈奴单于诡言已死。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大泽中,于是声称:汉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系帛书,知武所在。单于大惊,只好放还苏武。。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天地军麾(huī)满,山河战角悲〕形容全国各地都处于战乱之中。军麾,军旗。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傥(tǎng)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争取早日见面,决不拖延。傥,通“倘”,如果。免相失,免于离散。迟,延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8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④,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⑤。
译文:
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 ,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疑难点注释:①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共两首,这是第一首。诗人自上一年春定居浣花溪畔,经营草堂,至今已粗具规模。水槛,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 ②去郭: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敞,开朗。 ③无村句: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赊:长,远。 ④澄江句: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⑤城中两句:将“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照,见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