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规矩多,牢记这四句俗语,年轻人更该看老规矩不能丢

如题所述

清明节就快到了,今年的清明节真的是还没到就先火了,因为有人说今年的清明节是在农历的闰二月十五日,而在极少数地方有“闰月不上坟”的习俗,于是就有人在网上说今年的清明节不能上坟。
看起来实在是有点可笑,小编活了快40年而今年也是第一次吃到,闰月清明节居然有不能上坟的习俗。
实际上它不过是极个别地方的习俗而已,不能把它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当地的习俗也并不是闰月清明节不上坟,而是说要提前上坟。
闲话不多说了,还是言归正传吧。其实清明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它向来就很重要,因此在民间也是有不少规矩的,其中关于上坟就是非常有讲究的,我们不妨从民间所流传的一些俗语来了解一下吧!
①清明不插柳,来年变黄狗。
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门口插艾、挂艾草的习俗,而在清明节的时候,在古代也有插柳、戴柳的习俗。因为柳字和“留”是谐音的,因此也有留念、追思怀念的寓意。
关于为何在清明节会有插柳的习俗,在民间的说法很多,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也有人说是和观音菩萨有关,因为她手持的是柳条,寓意好运吉祥。另外在有些地方还说清明节插柳,也有驱鬼辟邪的作用。
而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清明节扫墓这样重要的日子,就要在坟地插上柳条,这样子孙后代才会兴旺发达。不过在有些地方则是插在门口、窗边,或者是戴在头顶。
其实清明节扫墓的时候在坟边插柳,因为它容易成活,很容易长得郁郁葱葱,这也就象征着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同时也寓意着后人怀念先人、追思故人,是一种孝道的传承。
②上坟带四样,子孙代代旺!
既然是清明节去扫墓祭祖,那肯定是不能空着手去的。而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说,大家去扫墓的时候,提前就要准备好东西,其中这四样分别是锄头、贡品、纸钱和感恩、敬畏之心。
在以前老辈人清明节去扫墓,那是非常重视的,提前几天就要开始准备了,有些大家族还会召集大家一起来商量,具体谁家带什么,什么时候去扫墓等。
扫墓祭祖的话,纸钱、贡品是肯定少不了的。而之所以还要带上锄头,那是因为扫墓就要坟头添土,并且它能用来对墓地进行修补,把杂草清除掉,发现坟地有洞穴了也能填补。
至于感恩和敬畏之心,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扫墓本来是很严肃的事情,就是缅怀先人和传承孝道,如果嘻嘻哈哈的去,并且毫无敬畏之心,那也就失去了意义。
③一月不上两次坟,一人不上两年坟!
对于这句俗语,估计百分之八九十的年轻人都是不了解的。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家族的人去上坟,那就要一起去,而不要分开了大家各自干各自的。
而且每年到了上坟的日子就要及时去上坟,不要偷懒,把今年上坟的日子推迟到明年,不然会被认为不孝顺。
其实这个也是比较好理解的,目前在农村多数家庭都是一起去上坟的。一般大家族也是等到所有家庭成员到齐了,然后才大队伍一起出发去上坟。
古人这样规定,是因为上坟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情,大家一起去,人多才热闹,并且这也显示一个家族人丁兴旺,家族中各成员都是很团结的。
要知道在以前只有团结的家庭,才会在村子里没人敢欺负的。如果是各自分批去扫墓,这就显示家族各成员不团结,祖先看了肯定会担忧,同时村里人也会对此说三道四的。
③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年轻人如果是去扫墓的话,一般都是到爷爷那一辈,再往上就基本不去扫墓了。
而这个“扫墓不过三代”也是这个意思,说的就是扫墓的话,一般都是去给三代以内过世的亲人扫墓。再往上的话,基本很少扫墓了。毕竟关系也已经有点疏远了,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并且这样做的意义也不大了。
至于“上坟不过未时”就比较好理解了,说的是清明节去上坟、扫墓了,最好不要超过了未时。古人一天是十二个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其中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而未时就是下午一点到三点,因此扫墓的话最好不要超过3点钟。
不过这个也要看地方,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在清明节前上午去扫墓,但是也有些地方非要等到下午才去扫墓的。甚至有些地方忌讳清明节当天去扫墓,一般都是提前几天,或者是推迟几天才去。
在我的老丈人湘西那边,好些人就是在清明节第二天下午才去扫墓,具体原因也不得而知,他们都说一直都是这个传统。
其实这些俗语,听起来有些确实有点不科学,但也不能把它们划分为迷信思想,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习俗吧。就像有些地方说今年是闰月清明节不能扫墓一样,当地有这样的习俗还是要遵守的,特别是年轻人更该看看,这些老传统还是不能丢的,你们说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