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求职骗局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分辨保护自己呢?

如题所述

巧立名目,收取费用。以录用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的屡见不鲜,但仍有不少求职心切的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这些公司招聘时常常不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要求求职者支付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当他们填满自己的“钱袋”后,就会找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这是黑心单位最常用的欺骗手法。

不签订就业协议书。用人单位不允签订就业协议,甚至不约定违约惩罚条款的相当普遍,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都不约定违约金,而在20%有约定的学生中,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害怕学生违约而提出的要求,学生主动提出的很少。毕业生之所以没有约定,一方面是不想自己被“套牢”,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长期试用,榨取人力。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签订劳动合同最容易遭“忽悠”的就是“试用期”了。试用期过长或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的普遍遭遇。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与正式合同期相比,试用期内的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低,长期耗在试用期内,不仅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弄虚作假,不讲诚信。一些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常常在介绍招聘岗位信息时歪曲、编造、美化,极尽包装。这些公司常以高薪为诱饵,迫使应聘者立刻签订合同以及约定高额毁约金的方式,千方百计套牢求职者。还有些不规范的网站和中介机构,通过接取求职简历,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出售给企业作为销售信息。更有甚者,在报纸上刊登招聘信息,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诱使应聘者递上个人资料,留作它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7
陪酒陪唱这类的工作,看着工资很高,其实和小姐差不多。金融方面的会和你签代理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如果不达标,连基本工资都没有。推销类的,会让你花大价钱买课程,实际上没什么用。应该全方位了解公司,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楚。
第2个回答  2022-11-07
中介骗局,电话骗局,合同骗局,招聘会骗局,职位骗局,网络陷阱,不要轻信路边的招聘信息(广告),而应该通过合法的、正当的、信誉好的信息渠道来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拒绝高薪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3个回答  2022-11-07
第一,工资特别高,第二,工作比较轻松,第三,实习期特别短,第四,包吃包住,第五,环境比较好,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可以在网上查询一下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