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真名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孔子的姓氏是“子”,孔氏,名丘,字仲尼,为春秋时期鲁国人。

早期,中国人的名字是由“姓”和“氏”组成的。所谓的姓,是指远古祖先留下来的大姓,氏则是姓的旁支,相当于小姓,其大多取自于地名或者官名。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姓逐渐取代了大姓的位置,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姓氏。

孔子的姓,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子”这个姓。根据史料的记载,孔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的后代,在商朝灭亡之后,孔子的先祖被册封为宋国权贵。到了孔子第六代先祖之时,孔氏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只好改“子”姓为“孔”姓。

后来,孔氏一族更是受到了宋国的另一位权贵的欺压,为了躲避这位权贵的追捕和国家内乱,孔子的曾祖父便带着全家一起迁移到了鲁国陬邑。从此以后,孔氏就由宋国人变成了鲁国人。

根据史书的记载,孔子本名为“丘”,即:孔丘。有民间传言,孔子之所以名为“丘”,是因为孔子的母亲是去尼丘山祈福之后才生下了孔子。为了报答尼丘山,孔子的母亲便取尼丘山的“丘”字为孔子的名。

此外,还有一个传言,说:因为孔子刚出生的时候,头顶两侧偏高,中间偏低,远远看去就像尼丘山,所以,取名为“丘”。其实,无论是哪一种说法,现在已难以辨别真假了,因为时隔已久无据可查。

再者,就是“孔子”这一称呼的来源:春秋时期,为了表示对学问高深之人的尊敬,人们一般以姓氏加一个“子”字来称呼他们,比如:老子、墨子和庄子。因此,人们便以“孔子”来称呼“孔丘”。

最后,就是孔子的字:古代只有长辈才能直呼其名,如果,同龄人直呼自己的名字,那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为表示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使用“字”。

孔子在家里的男丁中排行第二,所以,父母便取他的字为“仲尼”。“仲”,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尼”古同“昵”,相近,亲近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