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及并发症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微小病变型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形态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脂肪变性;免疫荧光多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偶见微量免疫球蛋白及C3沉着;电镜下:肾小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伴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微绒毛形成、蛋白吸收及溶酶体增加,基底膜正常。好发于儿童,成人发病率低。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以弥漫性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为特点,肾小球基底膜正常,系膜细胞、基质增生差异较大,依其增生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免疫荧光区分为IgA肾病或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后者常称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区以IgG或IgM沉积为主,伴有或不伴有C3沉积。电镜下:有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区电子高密度物质沉积。

3.膜性肾病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弥漫性病变,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很少或不伴有细胞或系膜增生为特点。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弥漫性免疫复合物沉积,IgG和C3呈弥漫性、均匀一致沿基底膜广泛增厚,毛细血管襻管腔变窄、堵塞,肾小球透明样变,膜性肾病国内发生率较国外低,好发于中老年人,占肾病综合征的10%左右。此种类型易合并高凝状态,肾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可达50%,在病理发展过程中25%~30%患者可自然缓解。60%~70%的早期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可达临床缓解,随病程进展,病理变化加重,治疗效果较差。

4.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光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基质弥漫重度增生,系膜细胞及基质长入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与肾小球基底膜共同形成“双轨征”,免疫荧光检查IgG、IgM和C3呈颗粒状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系膜区及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此种病理类型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10%,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和蛋白尿,高血压、贫血、肾功能损害出现较早,约半数患者血C3持续降低,激素和细胞毒类药常无疗效,预后较差。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光镜下病变呈局灶性(部分肾小球)、节段性(每个肾小球的部分毛细血管襻)分布,主要表现为受累节段硬化。免疫荧光检查IgM、C3呈不规则、团块状、结节状沉积。电镜下:大部或全部肾小球足突融合。

此种类型国内相对少见,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0%~20%,常具有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多合并近曲小管功能障碍,如肾性糖尿和氨基酸尿等。

【临床表现】患者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受凉及劳累起病,急缓不一,隐匿起病者也不少见。多以水肿为突出表现,水肿可遍及全身,以下垂部位明显,水肿皮肤指压凹陷性强,体重明显增加,重者常并腹腔、胸腔甚至心包腔积液,并伴有少尿,持续少尿可发生高血容量性心力衰竭,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并随利尿消肿后缓解。多数患者血压正常,少数有轻或中度高血压,偶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如体位性低血压、口渴等。多数患者有全身乏力、精神差、食欲缺乏、面色苍白、消瘦等营养不良表现。

【并发症】

1.感染患者常因免疫功能紊乱、蛋白营养不良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原因,易致感染。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

2.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Ⅴ、Ⅶ、Ⅷ及X因子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加,应用激素及利尿药加重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以肾静脉血栓为多见,次为下肢静脉血栓,脑动脉、肺动脉及冠状血管也可发生血栓或栓塞。

3.急性肾衰竭可发生肾前性氮质血症、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特发性急性肾衰竭。肾前性氮质血症可随利尿而好转;肾小管坏死多见于中、老年,常伴有小动脉透明样变及弹力层扩张,大部分为肾小球轻微病变;特发性急性肾衰竭原因未明,可能与肾间质高度水肿压迫肾小管,或肾小管被蛋白管型阻塞,使肾小球内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9
肾病综合征有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是由肾小球的病变导致的。继发的是有其他脏器的疾病引起肾脏损害造成的。并发症有血栓、栓塞,以肾静脉血栓最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