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三从四得,不孝有三

现在觉得自己太弱智常常挂在嘴边的三从四德竟然不知道什么是三,什么是四,希望大家帮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其余的两项是什么??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7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汉代赵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翻译: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第2个回答  2006-12-27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以下是新解三从四德^_^
男友言行要听从
男友无知要盲从
男友主意要服从
男友多情要忍"得"
男友薄行要受"得"
男友多疑要记"得"
男友小气要就"得"
============男人的三从四德============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
女朋友命令要服"从"
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第3个回答  2006-12-27
三从四德
封建女子遵守的三种道德关系和四种德性。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仪礼 丧服子夏传》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
妇德谓贞顺(品德)
妇言谓辞令(辞令)
妇容谓婉娩(仪态)
妇功谓丝炱(手艺)

============女朋友的三从四德============
男友言行要听从
男友无知要盲从
男友主意要服从
男友多情要忍"得"
男友薄行要受"得"
男友多疑要记"得"
男友小气要就"得"
============男人的三从四德============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
女朋友命令要服"从"
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古代女人恪守的三从四德 戏说三国演义的女人
纵观历史、野史,话本、演义,无处不宣扬这种伦理道德,其中不乏王宝钏此类的贞洁烈妇,更有王昭君之流为政治利益而和亲的工具女人,众多著作中,除了《红楼梦》和《聊斋志异》中的女人,性情至真,可歌可颂外,其他概莫能免,三国中虽女人寥寥无几,但也不能逃脱这种悲剧性的命运……

天地万物一阴一阳,红尘人寰一男一女,男人与女人是永远的话题,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纠葛是最精彩的故事。男人与女人的竞争似乎从未停止过,从最初的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随着女子在社会生活中的贡献渐渐低于男子,逐渐过渡到男主女从的父系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就成了附属角色,经过封建社会孔子老先生的教化,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者也。女子的从属地位就由被迫抗争变成了自觉接受,继而把这种三从四德的理论深入到每个女人的意识中,并成为一种恪守的规范……

貂蝉——可怜女儿身周旋于虎狼
貂蝉是司徒王允府中的一个歌伎,被从小选中府中,教习歌舞,虽待之亲女,不过是王允的一个玩物,董卓祸乱朝纲,欲篡皇位,那是国家的事,是王允你们男人的事,你们摆不平,偏偏想出什么连环计来,让貂蝉以色作矛去间杀董卓父子,真是无能。更可悲的是貂蝉竟以为此为大义,觉得只如此才能抱王允之大恩,可怜女儿身周旋于虎狼之间,也许从貂蝉一踏入王允府中,就注定了这种悲剧命运,即使没有董卓,最后也不免成为王允的侍妾……

孙尚香——不让须眉的“代价”

孙尚香是吴主孙权的妹妹,演义中讲孙尚香为人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看来是个不让须眉的人物,可是依旧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被周瑜设下的美人计,弄巧成拙,由吴国太作主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刘备,那孙尚香在入洞房前也没有见过刘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听凭别人安排自己的终身大事,后来被其兄设计骗回,意在用阿斗换荆州。可怜孙尚香竟成了蜀吴之争的政治工具,不知回到东吴后,何去何从?……

崔夫人——贞洁烈妇之代表

刘湛之妻崔夫人,可以算得上封建社会标榜的贞洁烈妇,是要入列女传的。邓艾偷渡阴平,攻破绵阳,兵逼成都,后主刘禅开城投降,其七子刘湛苦谏无效,大哭,宁死不降,其妻知道后,大为赞赏:贤哉!贤哉,也要以死相随。并说,王死父,妾死夫,其义同也。刘湛妻为义节而死也罢,只是三个孩子也未能幸免,也被刘湛杀死。哀哉!

刘安之妻——妻子是衣服?

另一个女人不得不提,此女是猎户刘安的妻子。当时刘备借宿他家,刘安安排刘备吃饭,没有找到野味,为了讨刘备喜欢,表达自己的忠心,竟然杀妻煮肉给刘备吃,刘备吃得香,问刘安什么肉?刘安说是狼肉,乖乖,究竟谁是狼?后来刘备知道后,也只是不胜伤感,掉了几滴眼泪,并没有呕吐,也没有斥责刘安,看来刘备也是不以为然。此君还有名言道,兄弟是手足,妻子是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由此可见妇女在当时眼中不过是传宗结代和面首而已……

蔡文姬——历史推崇的政治才女
蔡文姬是历史中的名人,此女精通音乐,善作诗文,很有才华,却不幸在董卓之乱中,被匈奴掠走,一去十二年,曹操因与其父蔡邕关系不错,用千金把蔡文姬赎回,嫁于屯田都尉董祀,并让其整理父亲的著作,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蔡文姬虽不得善始,可最后结局还是不错,这在三国众多不幸的女人中还是幸运的。余者曹操所纳张济之妻邹氏,曹丕所纳袁尚之妻甄氏,皆是乱世之中,身不由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吧。吕布之女和关羽之女也一度成为联盟诸候的纽带,只是最后未成罢了。其余贵为皇后、贵妃的一班人竟不如平民百姓,最后香消玉殒,让人不用悲叹……
第4个回答  2006-12-27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不孝有三包括: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回答者:qingyullm - 秀才 三级 10-4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