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含义是什么

善良指的是什么

从字面上分析善良是善与良的组合,善与良都是美与好的意思,所以善良是美好的象征。善良多半用在形容人的品行上,如“某人心地善良有一颗菩萨般的心肠”。所以,爱心、同情心、慈母心、宽容心、善心、温柔心、热心、……都在善良的包涵之内。善良是美德的代言词,她能包含所有尽善尽美的人格和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8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美丽的,是最纯净的展现。

真正的善良是以人的品质表现出来才为真正的善良。

从时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之举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坚持善举,终身不诲。“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空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之举不仅是一点一事之善举,而是对万事万物都有善心、善意、善举,“普渡众身”。真正的善良之举是隐名埋姓,不张扬、不作秀、不图回报的善举。

善良之善事、善举,何止千千万万,而我要说的不止是这些具体的东西,我要说的是善良的本质。

人之初,性本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成果除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产生了贫富,便有了强弱;如何对待贫富、强弱,便有了善恶,善与恶是相对而又相伴。佛教中的普渡众生,意即劝人向善。古人的善良体现在多方面,打猎者不猎杀幼仔和孕兽,打渔者不用密网网小鱼,伐木者不伐稚苗等。可见善良的社会性及作用于社会的意义。善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人都有善心、善意、善举;善良在社会中产生互动,便是和谐社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如果把善良比作一棵树,那么它的根叫“同情心”,它的树干叫“良心”,它的枝杈叫“真诚”,它的叶子叫“善待别人”,它的果实就是我们称之为的善良。我们常说“真善美”,“真”的东西不一定是“美、善”的,“美”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善”的和“真”的,只有“善”才是“美”和“真”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22
内心善良的人往往具有共情能力。所谓共情能力,即可以充分考虑对方所处环境下的感受。共情能力并不是一种揣摩别人内心的讨好型性格,讨好型往往都会过于在意别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自我的感受,这对于自我情绪的表达是一种积压。
共情能力更像是一种换位思考能力,共情能力强大的人可以在社会交往中找到对待别人友好而又不放弃自我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共情能力也体现在对自我行为的把控上,即珍惜自己当下的一切,只有先把控好自己情绪人,才能体会周围人的心情。所以,能够珍惜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注重自我情绪的人,才会注重他人的感受。
二、坚守道德底线
道德作为调控社会秩序的手段之一,其强度远不如法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一个人凭借大众所认知的道德进行自我规范,足可见他的心地善良程度。
在许多事情上,道德准则和法律要求是相差深远的,那些能够坚持自我道德的人,往往可以将人性和利益相互区别,即道义永远凌驾于欲望之上。
所谓舍生而取义,即精神层面的准则已经脱离了肉体的欲望,所以,能够坚守自我道德底线的人,是基于自身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代表了他们对自我精神层面的更高规范,即是善良的人。
三、尊重和接纳别人
所谓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追求事情的客观事实,而忽略了作为事件参与者的情绪照顾。这种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往往由我们的经验所积累。
例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依靠自己的社会阅历进行对孩子梦想的分析,梦想是美好的,完成梦想也是不易的,但这并不是全盘否定的理由。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真正顾及你情感体验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他们可以接纳个体所表现出的多面性,这种接纳和尊重实际上就是他对复杂社会的理解和包容。
反之,一些强行要求其他人都必须屈服于和他理念相同的人,往往带有很高的侵略性,至少,在人际关系建立方面,他们并不能被称为善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