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丧要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1、寿衣忌双数和材质

在中国自古就有高龄老人看到寿衣会心安的说法。但是,老人在入棺前需要穿单数的寿衣,比如说:1、3、5件,忌双数寿衣件数,寿衣材质忌用“缎子”和兽类皮毛,宜用“绸子”,谐音“稠子”会对后代子孙有益。

2、入殓忌泪水和动物

入殓是丧事的中间仪式,虽然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是其中最忌讳的是亲人泪水洒身,和动物接近逝者,这些都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使其无法安宁离开的象征,如果逝者不安,则生者不宁,会使丧事无法顺利完成。

3、殡葬忌双数和风水禁地

殡葬时的停灵吊唁期间,灵堂忌无人、停灵天数忌双数,一般可以停三天五天七天等,下葬时,要选择平底,下葬凹地不可过大,周围忌坑多不平,同时,也可以请风水师选择墓地方位。

注意事项:

1、禁止穿红色衣服

参加葬礼多数要穿黑色或者灰色,比较暗沉一点的颜色,以示庄重和严肃,千万不能够穿红色的衣服,红色代表喜庆,会给人一种不尊重故去的人的感觉。而且穿红色的衣服参加葬礼,会招来不利的磁场,容易发生各种倒霉的事情,得不偿失。

2、禁止穿黄色衣服

黄色衣服比较活泼明亮,看起来轻松愉快,而参加葬礼是非常沉重的,很不适合穿。即使外面穿了黑色或者灰色的衣服,里面的衣服也尽量不要是黄色的,否则也会容易招来各种灾祸,而且很容易生病,对于健康运不利,一定要禁止穿。

3、禁止穿花色衣服

花色衣服过于鲜艳招摇,在参加葬礼的时候是不能够穿的,无论是中式葬礼,还是西式葬礼,花色衣服都会被列为禁忌颜色。穿花色衣服参加葬礼,还容易招来各种是非,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发生口角纷争,工作或者生活当中纠纷矛盾不断,难以解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一)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二)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三)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四)葬礼程序的实例

  设某人享年81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均为仿制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明灯:采购丧葬物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派出所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
  准备的物品: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币、一寸照片两张。
  要带的物品:灵堂内的供奉、派出所的死亡证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晚辈血亲跪于车前,将瓦盆举过头顶,说:“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将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两次。将纸公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
  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该死者为81岁,加一天岁,一地岁。则车号为83。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
  也有的地方有撒纸钱的习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为“买路钱”,也有的地方遇过桥时,将纸钱放在桥上,用石头压好。 灵车起头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
  车至殡仪馆前,将纸公鸡抛出车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鸡)
  进入殡仪馆后:
  领取尸体,办理火化手续。
  在办火化手续之前,选好骨灰盒和一小型灵位牌。灵位牌可请工作人员代写。注意男、女的写法:先考、先妣。尸体取出后举行“开光”仪式。尸体从冷藏柜内取出时,长子抱头,其他人抱身,将尸体放到停尸车上。如需要移动时,仍是长子在尸体头部。开光前将尸体身上的红线剪开,将烧纸灰放入纸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内,再将尸体放入纸棺。意为子女给的上路钱。
  殡仪员指导孝子(长子或长孙)开光。孝子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开光。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殡仪员说一句,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例:开鼻光,闻花香;……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开堂。开光辞男女略有不同。
  开光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身上。开光后,将尸体交给工作人员化妆。
  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主要来宾的名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同时,在长子的带领下,举行祭奠仪式和烧东西。
  将遗像和灵位版供奉好,摆上五谷和水果、糕点,共五样(有的地方是四样),放鲜花、白酒、香烟等。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
  烧东西。先烧纸几张,然后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再将供品都烧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后“烧七时”再烧。
  烧东西时,将带来的白酒洒在衣物上,以助燃。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直系亲属改带黑纱。
  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从殡仪馆回来的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块糖。
  丧宴开始前,家属列队,殡仪员主持。主持宣布: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用。
  丧宴进行中,主要晚辈血亲要到各桌敬酒。
  领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币七枚,摆成北斗星状。然后选大块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一快应是头盖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张。
  骨灰寄存,结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第一天主要是宴席、丧葬用品(如丧服、香烛、纸钱、花圈、鞭炮、牌位等)的准备。同时亲友族人陆续前来奔丧。奔丧者要携带礼品,丧家登记礼谱以方便日后还礼(送礼人的某位长辈过逝了,收礼方就要按照礼谱上记载的,再加些钱送回去)。如果有没能陪伴长辈过世的女儿从外面回来奔丧,就要由长孙(如没有长孙则由长子)从村庄街道拐角处背至灵前方可放下,再参加葬礼。这是为了表示没能亲自为老人送终的羞愧,而长孙或长子的背入则代表家族的原谅。同时会有打帮的——当地方言对帮手的称呼,来到丧家。这些打帮的全部是街坊邻居或邻里乡亲,只能是男性,没有女性。他们帮忙干一些杂活,也参与到丧葬仪式的一些程序中,葬礼中有一些特殊仪式,必须由这些打帮的完成。由街坊邻里打帮手是当地传统。我的朋友的原话解释这种传统比较明确:“家家都有长辈,家家都会办丧事,肯定是互相帮忙,即使你搬走了,也得回来,这是走不掉的。主人要招呼客人,根本没时间做杂事。”“办丧事,事情多,尤其是在自己家里办,尤其是厨房,至少需要10多个人,买菜的,洗菜的,切菜的,大厨和大厨帮手,上菜的、洗碗的,分工很明确。”整个丧葬期间,逝者的男性亲属只能穿事先准备好的蓝色布鞋,女性则穿白色布鞋。这些鞋早就准备好的,专门在丧葬中使用。孝服不是始终穿着的,只在最后两天买水(关于买水,下文有叙述)和出殡的时候穿,直系男性亲属和儿媳孙媳等需要穿孝服。从这一天晚间起,会开始正式的守灵和哭灵。其实守灵和哭灵是从死者去世当天晚上就开始的。但是因为现在年轻一辈多不留在家中,所以,正式守灵等到丧葬礼的第一天奔丧者基本到齐后才开始。守灵全天都进行,哭灵只在白天进行。守灵的只能是男性直系晚辈,即儿子、孙子;哭灵的则是女性晚辈,女儿、孙女、儿媳、孙媳。不会所有的人同时在守灵或哭灵,而是交替进行,一般保持同时3-4人守灵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05
提前了解风俗习惯。要买多少的火纸,然后建议应该调整好心情,不要被他所牵绊,心态平和,祝开心,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