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下海在近代是底层社会的“黑话”,意思是女子从事娼妓行当。。改革开放以后被媒体引申为放弃固定工作投身经商创业,因为当时经商在人们眼中是“砸烂铁饭碗”、有去无回的选择,“海”也比喻纷繁复杂、风险莫测的“商海”,因此大家常说的下海经商、商海这些词。只是现如今又有人用回它的本义,指女性放弃正当行业而成为AV或三级演员。
下海
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许多人不满于现状,转而经商,称之为:下海。

“下”字有屈就的意思,下海的许多人员原本是政府机关人员,他们放弃有保障的就业体系而从事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这也说明一种勇气。人们对商人从事的行业有“商场”、“商海”之称,故而下海这个说法沿用至今。

原指出海;戏剧界中,非职业演员(票友)转为职业演员;充当娼妓,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90年代,指国营企业、机关的干部职工辞职或留职停薪,从事商业经营、投资办厂的活动。现泛指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9
下海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拼音是xià hǎi 。在近代是底层社会的“黑话”,意思是从事不正当行为。
词语来源
关于该词作为如今大网络释义的出处由来已久,表示充当XX的含义在老舍《四世同堂》四三中就有所提及:“每逢有新下海的暗门子,我先把她带到这里来,由科长给施行洗礼,怎样?”指XX第一次接客伴宿。 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幕:“下海就是梳拢,梳拢就是上头。你别装糊涂了。”
发展经过
下海是指从事一些不良的职业,比如经常出入一些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在日本,下海从事特殊工作,更形成了一种产业,让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成年人视频的输出国。
延伸
视频 大学生放弃铁饭碗,兄弟4人联手创业

+
关注
“下海”一词是在中国刚开放时的用词,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一个新的自由空间正在出现。一些人,主要是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放弃在传统体制内的位置,转而到这一新的空间里谋求发展,这样的行为被称作“下海”[1]。
来源
“下海”一词,原本用来描述稀里糊涂干某种事的行为。这一说法据传最早源于戏曲《洛阳桥》,说的是清朝的一个蔡姓状元遵照母亲遗愿为家乡建一座洛阳桥。但在建桥过程中,桥墩突然打不下去,当地百姓传言是“海龙王不同意,所以卡壳”。于是,蔡状元贴出一则布告,寻找能下得海去与龙王面洽架桥事宜的人。几个月过了,无人应征,当地县令大怒。无奈之下,两个衙役在酒馆里找到一个名叫“夏德海”的醉汉,谎称找到了“下得海”的人。
改革开放语境中的“下海”,则更多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可观的回报,带有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意味。“海”,则成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空间的比喻。
在这个新空间里,资源丰富、前景广阔,可能带来原有体制所不可能给予的巨大回报;同时,这个空间又深不可测,隐藏着无法预测的危机,也许会给人带来灭顶之灾。“下海”,即意味着放弃传统体制里的各项保障,到新的经济社会空间里去从事风险和回报都非常高的商业活动。
“下海”与“下南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同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福建广东一带人民常为了躲避战祸或自然灾害,冒险去南洋谋生。这种行为有很大的冒险性,但毕竟有人还是会锦衣还乡。
如印尼巨鳄——林绍良,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抓壮丁而远下南洋的。
背景
改革开放
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从国有单位辞职从事商业活动的“下海”者确实有一番“弄潮儿”之雄风。南巡讲话之后,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官员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下海
发展
冯仑、潘石屹就是当时的下海者,这些曾一文不名的游子,成了叱咤房地产业的亿万富翁;下海者还多有官员,包括两度下海的前计委官员顾宁珂等。据统计,1992年,下海者12万人,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
下海潮涌动之时,人们不再回避“钱”字,见面道一句“恭喜发财”成了口头禅。在北京,这句话大有代替“您吃了吗”这一传统问候语的势头
第2个回答  2021-05-19
“下海”一词,原本用来描述稀里糊涂干某种事的行为。这一说法据传最早源于戏曲《洛阳桥》,说的是清朝的一个蔡姓状元遵照母亲遗愿为家乡建一座洛阳桥。但在建桥过程中,桥墩突然打不下去,当地百姓传言是“海龙王不同意,所以卡壳”。于是,蔡状元贴出一则布告,寻找能下得海去与龙王面洽架桥事宜的人。几个月过了,无人应征,当地县令大怒。无奈之下,两个衙役在酒馆里找到一个名叫“夏德海”的醉汉,谎称找到了“下得海”的人。
改革开放语境中的“下海”,则更多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可观的回报,带有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意味。“海”,则成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空间的比喻。
在这个新空间里,资源丰富、前景广阔,可能带来原有体制所不可能给予的巨大回报;同时,这个空间又深不可测,隐藏着无法预测的危机,也许会给人带来灭顶之灾。“下海”,即意味着放弃传统体制里的各项保障,到新的经济社会空间里去从事风险和回报都非常高的商业活动。
“下海”与“下南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同的意思。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福建广东一带人民常为了躲避战祸或自然灾害,冒险去南洋谋生。这种行为有很大的冒险性,但毕竟有人还是会锦衣还乡。
如印尼巨鳄——林绍良,就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国民党抓壮丁而远下南洋的。
背景
改革开放
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从国有单位辞职从事商业活动的“下海”者确实有一番“弄潮儿”之雄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官员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下海
发展
冯仑、潘石屹就是当时的下海者,这些曾一文不名的游子,成了叱咤房地产业的亿万富翁;下海者还多有官员,包括两度下海的前国家计委官员顾宁珂等。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却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
第3个回答  2015-11-30
①到海中去。
②(渔民)到海上(捕鱼):初次~,头晕呕吐是难免的。
③指业余戏曲演员成为职业演员。
④旧指从事某些行业(如娼妓、舞女等)。
⑤泛指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

在商场博弈,风险甚大,好比在海洋中讨生活,故称为商海。

平常人去经商,故称为“下海”,这个海就是“商海”。
第4个回答  2021-05-19
下海从字面上看就是指一种走到大海里去的行动,早期多用于沿海地区的船户(如渔民和海商等)。古代人们对海洋上风浪的抵抗能力微弱,下海行为蕴涵着很大的风险,一般居民都不愿意从事,惟有被迫无奈的渔民或者追求巨额利润的商人才肯下海。久而久之就引申出经济和政治色彩,一般指放弃原来安全、稳定的工作,去尝试有一定风险的创业活动。
改革开放语境中的“下海”,则更多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可观的回报,带有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意味。“海”,则成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社会空间的隐喻。
在这个新空间里,资源丰富、前景广阔,可能带来原有体制所不可能给予的巨大回报;同时,这个空间又深不可测,隐藏着无法预测的危机,也许会给人带来灭顶之灾。“下海”,即意味着放弃传统体制里的各项保障,到新的经济社会空间里去从事风险和回报都非常高的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