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干部考察的质量

如题所述

组织考察是甄别干部的有效手段。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考察还存在着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问题。对于考察者而言,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考察的准确性?应从哪些方面对干部进行延伸考察?本期,我们将特别关注。 一、从哪些方面考实考细考准干部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王小建:以“事”和“利”来分析干部德的状况 干部的德体现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可察、可感、可识的。考实考准干部的德,应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分析,力求对干部的德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以事映鉴,在对待事情上来考察。干部的德,是修之于内见之于外的过程,有什么样的道德,就必然外化为什么样的行为。判断干部的德,不仅要看他说得怎样,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如何。考察时,在述职述廉述法上要让干部自己说事,广泛听取意见请群众议事,精心设置内容主动问事,全面综合分析科学评事,以“事”来分析干部德的状况。对于概括性抽象的描述,要让谈话对象举出实例说明,分析这些事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透露了什么,以事观德,以事见人。以利权衡,在利益取舍上来考察。利益是衡量干部德的试金石。一个干部对待利益的态度如何,是干部德的集中反映。一是要看干部在对待个人升迁问题上的心态。是保持平常心,还是一门心思想提拔;是以辛勤的工作、良好的品格、群众的公认接受组织挑选,还是采取不正当手段跑官要官、求情拉票。二是要看干部在诱惑面前的意志。是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所动,还是守不住底线、经不起诱惑;在对待生活和工作上,是“勤小物、治其微”,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学习上,还是忙于应酬出入灯红酒绿场所,不思进取。三是要看干部在荣誉面前的胸怀。是保持淡定从容还是靠不正当手段去争,是伸手去要还是真诚谦让,是见贤思齐还是心态失衡。四是要看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表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在急难险重的非常时期,是对干部个人利益可能牺牲最大的特殊时期,要看干部是冲锋在前还是畏缩犹豫,是沉着应对还是惊惶失措。五是要看关键时刻的作为。在关键时刻才能烈火炼出真金。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还是见风使舵、盲目跟风,是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还是是非不分、退缩逃避,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还是敷衍塞责、讨价还价。从干部对待利益攸关的问题上,考察衡量干部的品质、意志、定力、胸襟以及百姓情结。以斑知全,在生活小节上来考察。小节虽小,但它是干部在无意识、自然状态下内心世界的真实表露,这是考察干部的德不可或缺的“捕捉点”。小节虽小,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起点,一些看来极其平常、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反映干部的作风,反映干部的德。一些干部党性修养不强,会从讲话时没有立场、颐指气使上有反映;一些干部作风不扎实,会从办事心浮气躁、沉不住气上有反映;一些干部出现问题,会从生活上不良嗜好、滥交朋友等方面有反映。从生活小节上考察干部,要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把干部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小节反映出来的情况,与民意调查、民主测评、调查走访、考察材料相互印证、互为考据,从而对干部的德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以绩检验,在工作实绩上来考察。干部的德最终要用工作实绩去检验,工作实绩是德的直接外化和结果。只有把干部的德与绩结合起来,才能使德的考察由虚变实、分出高下。从工作实绩来考察干部的德,不仅要看干部做出实绩的大小,更要看干部在创造实绩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和态度,也就是要考察干部是否具有正确的政绩观。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委组织部 丁晓中:以事中考察了解干部才干 事中考察,即是在干部考察工作中,直接参与干部工作、学习及社会活动等过程,在工作正在进行的状态中了解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形象表现等细节情况。与集中考察相比,事中考察具有现场性(直接参与干部工作、学习及社会活动等的过程)、动态性(因考察时机的出现随时可以进行考察)、直接性(与考察对象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内在性(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干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细节情况),对弥补集中考察的不足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事中考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一是在落实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中考察干部。考察了解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帮办、重大工程建设、拆迁拆违、秸秆禁烧督查等重大工作中的表现情况,深入到项目建设现场、拆迁现场考察干部,了解干部在工作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在其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二是在组织和参加会议中考察干部。听取干部阶段性工作情况的汇报,从中了解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决策水平、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效等,从中了解干部在协同完成工作中的大局观念、协作精神、工作作风、精神状态、自身形象等具体表现。三是在非常情况下考察干部。在发生重大突发性、重大群体性事件及其他重大事件中,派出考察人员通过参与工作,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驾驭局面的能力和工作成效进行考察。此外,在干部出现岗位变动、职务升迁、换届选举重大人事安排、过年过节或领导干部负责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生病住院、家庭遇有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重大情形中,考察干部能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提高考察准确性对考察者有何要求 湖北省枣阳市委组织部 马红伟:干部考察者要具备四种能力 笔者认为,考察者应具备四种能力,以提高考察准确性。考察前应会备课,掌握“历史背景”。一方面,要“备”好全局工作情况。要主动把需要考察和评价的班子或干部放到全局工作的大背景下去衡量;另一方面,要“备”干部个人情况。通过查阅干部档案等途径把考察对象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奖惩等基本情况作一定的了解,确保在考察中能历史地而不是孤立地去观察和评价一个人。对干部情况初步了解后,把握了主动权,从而为掌握真实情况打下基础。考察时应会谈话,听出“弦外之音”。访谈中,要善于捕捉信息,挖掘潜在问题。谈话对象欲言又止时,要及时追问;谈话对象浅谈辄止时,要深入追问;谈话对象话中有话时,要顺势追问;谈话对象对一些在涉及敏感或重大原则问题点到为止时,要深入探询,抓住关键,一问到底。考察中应会分析,防止“近因效应”。由于受谈话时间、地点的影响,干部考察的谈话内容一般都局限于眼前的一时一事,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整个考察工作局限于对一个干部一时表现的考察,很容易产生“近因效应”,如以此来衡量一个干部的一贯表现必然失之偏颇。因此在对干部做出评价时,必须和年度考核、日常性考察结合起来综合分析,防止“近因效应”。考察后应会画像,看后“如见其人”。为考察对象画准像是干部考察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筛选出能够反映干部真实情况的事例和数据,把考察对象最具凸显的特点、最有区别的特征描写出来,抓个性特点、抓工作经历和取得的成绩、抓拟任岗位的匹配性、抓普遍反映的问题,形成基本轮廓。形成材料后,应查阅考察对象档案,确保考察对象基本信息准确无误。福建省人事人才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卢绍武:克服以个人的好恶评判取舍被考察对象 干部考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挑选出来的竞岗对象与拟任用目标相匹配,确保组织意图的实现,考察者的选派及素质十分重要。考察者要克服以个人的好恶评判取舍被考察对象。考察者自身应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综合运用考察的方法和技能技巧,做到会听、会看、会辨。善于综合分析,辨别真伪,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判断。同时,考察者应坚持原则,不患“恐权症”、“崇富病”。做到知人不分长幼,唯才是举;知人不分尊卑,唯才是荐;知人不分贵贱,唯才是敬;知人不计得失,唯才是保;知人不计恩怨,唯才是用。如果一味地按照领导意图或喜好,去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必然会出现利他性和排异性。俗话说得好:“酒后看品行,清醒看隐情”,作为考察者,要坚持标准,围绕拟任职位需求进行考察,切不可以个人的好恶做出评判。“都讲好,未必好。都讲坏,未必坏。”考察者要重视了解被谈话人与被考察者之间的关系,如平时有无恩怨,工作隶属关系,自身表现优劣等,并注意分析考察中掌握到的情况的真实性、可信度。同时,要注意避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以面遮点,使考察工作陷入重“业绩”而不考察能力、重排名而不考察水平、重关系而不考察实力的怪圈。考察中还要注意被考察者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没有共性很难与众合群,缺少个性不易独立思考创新。不要不加分析地轻易视个性为缺点。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委组织部 马春生:用辩证法综合分析考察情况 对干部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是干部考察的关键环节。组工干部必须善于用辩证法对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一是要用普遍联系的方法审视干部。要学会把考察过程中所获取的原始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来分析。特别是审视干部政绩时,要注意与干部的工作环境、本人的职务高低、努力程度以及工作业绩的显隐特点等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分清是个人政绩还是集体政绩,是前任影响还是后任努力的结果。二是要用对立统一的思维剖析干部。对待每个人的优缺点,就需要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评判,要全面地看、辩证地看,看主流和大节,看全部工作和一贯表现,看干部在处理重大问题时的立场和关键时刻的重要表现。要正确对待干部工作中的失误,把因缺乏工作经验造成的失误与因工作态度、思想作风造成的失误区别开来。三是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干部。不能光看眼前一时,而忽视发展潜力。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通过对干部认识问题的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科学预测其所具备的潜能,为合理地使用干部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一是延伸到原单位追溯考察。采取离岗学习培训、抽调参与中心工作等办法,对任期内先后在不同单位工作的领导干部进行追溯考察,一般追溯到任现职前一至两个单位,重点考察干部在不同地方、部门任职过程中的情况,辩证分析干部一贯表现,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二是延伸到试用期回访鉴评。在领导干部提拔任职后一段时间以内,由原干部考察组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函询评议等方式进行回访鉴评,重新审视干部任职前的考察情况,跟踪考察干部任职后的现实表现,弥补集中考察时信息掌握不全面、干部画像不够真等不足之处。任后考察关键在于两点,一要认真,不能把试用期考察做做样子,敷衍了事;二要顶真,对于回访中发现的问题,敢于指出,不作隐瞒。三是延伸到关节点跟踪考察。组织部门要改变“不动干部不考察”的传统方式,在日常考察考核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思想政治素质、决策执行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以及任务完成、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情况,多侧面、多角度地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要深入一线驻点考察、跟踪考察,建立完善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和关键时刻考察档案,加强综合分析评价,并将考核考察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四是延伸到多领域联合审查。任前经济责任、用人责任、编制责任联合审查是发现干部“病根”所在的重要手段。各级党组织应拓展评议内容,抓住干部用财、用人、用编重点,实行联审鉴定,全程阳光作业,形成有力的干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要大力推行群众公开质询问责制度,并对领导干部“三责联审”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反馈,更好地规范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五是延伸到“八小时外”看表现。着重开展“三评两看”:三评,即执纪执法部门评价,会同纪委、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任前联合会审,了解干部遵章守纪、经济收支、信访举报情况;社区党组织评价,了解干部自觉遵守社区公约、参与扶贫帮困、社区公益活动情况;邻里亲友评价,了解干部日常言谈举止、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孝亲敬老情况。两看,即一看干部的交际圈子是否混杂,社交活动是否正常;二看干部的生活情趣是否高雅,业余爱好是否健康,生活作风是否严谨。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重点核查,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和防范化解工作,做到早作提醒、防微杜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