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的症状是什么?怎样治疗最有效?

如题所述

脉管炎主要症状和体征 本病绝大多数发生于20-40岁的男性,女性很少见。其主要症状是间歇性跛行,患肢酸、胀、麻、木、发凉或发热、静息痛、足趾或连同足部出现坏疽、小腿或足部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中、小动脉(最常见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常为淡紫、青紫,可有瘀点或瘀斑,舌苔白润。脉象多见弦紧或沉涩。临床上将本病的发展过程分三期: 初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怕冷、沉重,足趾有针样痛、小腿肌肉出现痉挛性疼痛、间歇性跛行、患肢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可游走性浅静脉炎,全身症状不显著。 中期(营养障碍期):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间歇性跛行加重,并有静息痛。患肢皮肤常呈潮红色、紫红色或苍白色、足部皮肤干燥、脱皮、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汗毛脱落、小腿肌肉有萎缩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消失。可有情绪不安,头晕腰痛,筋骨松软之症。 后期(坏死期):患肢由于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溃疡或坏死,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向上蔓延至踝关节或小腿者很少见。疼痛剧烈难忍,患者常抱膝而坐,捶胸顿足,号啕大叫,痛不欲生。坏疽的足趾脱落后,常遗留溃疡而经久不愈合。全身常伴有发热、口干、食欲减退、失眠、便秘、尿黄赤等症状。 根据坏死的范围和程度又分为三级。 一级坏死:坏死局限于趾(指)部。 二级坏死:坏死扩展至趾(指)关节以上。 三级坏死:坏死扩展至足背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上。 大多数的患者静脉曲张并不严重且不需治疗,保健与预防是最重要的。但若静脉曲张太严重时则容易产生反覆溃疡、感染和出血的现象,误信偏方与用错治疗方法反而会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请教专科医师给予适当的建议。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包括以下数种: 压迫治疗法:使用弹性袜,利用外在的压力来减少运动时产生的水肿。理论上说,弹性袜的压力,在足踝部最大,往上逐渐减少其压力。通常最好能穿至大腿的弹性袜。弹性袜最好是在清晨尚未起床时穿著,一直到夜间上床后再脱掉。如果病患已因静脉高压而产生腿部溃疡,则应尊重医师的指导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剂并辅以特殊卫材治疗。 硬化剂治疗:将高张性溶液(如高浓度盐水或硬化剂)注射到曲张的静脉,破坏血管内膜,使其封愈后消失。但仅能治疗小的曲张血管、且治疗中可能会有剧痛,色素沉淀,甚至发炎,红肿,溃烂等后遗症,且有容易复发及复发后难以处理的问题,所以仅适用於少数患者。 血管外雷射或脉冲光:和去除斑点的雷射美容原理一样,优点是只需局部麻醉,治疗时间短,疼痛低,伤口相当小,不会留下难看疤痕,可立刻行走。但只针对微细的蜘蛛状静脉曲张,要自费且需数次疗程才有效。 外科抽除手术:在腹股沟做切口,切断结扎或抽出大隐静脉,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需住院2-3天。若静脉曲张太厉害时,可能需要数个小伤口,一段段的抽除曲张静脉。治疗完整但有皮下瘀青及伤口较疼痛的缺点。 血管内烧灼治疗:在膝盖或足踝内侧做小切口,放入极细的导管,用高频波(或称射频)或雷射光束烧灼、阻断曲张的静脉血流。单纯的血管内烧灼治疗手术有可在局部麻醉情况下进行、不必住院、疤痕与疼痛较少、治疗后绑上弹绷就可走动回家,成功率高等优点。不过健保不给付,需自费,且大多数病患可能不仅单以此法即可解决,需辅以其他方式如微创静脉曲张旋切系统才可有较完整的治疗。 微创静脉曲张旋切内视镜系统:使用内视镜及抽吸旋切方式将蚯蚓般的静脉绞碎吸出,伤口比传统手术小,较美观,但有麻醉及住院需要且耗材需自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1
几句话说不清楚的。目前这病不好治,大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建议咨询医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为脉管炎,是发生在中、小动脉血管壁的呈节段性、非化脓性病变,并伴有腔内血栓形成和管腔闭塞,引起肢体缺血。患者常因肢体缺血失代偿而引起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营养障碍,出现远端肢体溃烂、坏死。引发本病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与患者嗜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寒冷 刺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本病男性青壮年居多,主要侵犯下肢中、小动脉,以及伴行静脉。病变进展者,可涉及上肢血管,而侵犯内脏、心和脑部血管者少见。中医称本病为“脱疽”是因寒湿凝聚脉络,痹塞不通而成。 一、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以及因缺血所致的游走性静脉炎,缺血性神经性病变和继发感染。病程演变可分为三期。 I期:局部缺血期 (1)间歇性跛行:患肢发凉,麻木或足底发紧感。当行走一定距离时,小腿或足底出现抽痛或胀痛,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间歇性跛行症状加重。 (2)游走性血栓静脉炎:患肢浅静脉呈红色条索,数周后可消退。一段时间后又可在不同或同一部位出现,伴有疼痛和触痛。 (3)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Ⅱ期:营养障碍期 (1)静息痛:休息状态患肢仍疼痛不可忍耐,尤以夜间为甚,疼痛呻吟不止,彻夜不眠。 (1)肢体营养障碍:皮肤干燥变薄,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皮肤发冷,肤色苍白或潮红,动脉搏动消失。 Ⅲ期:组织坏死期 (1)具有工、Ⅱ期症状。 (2)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初期为干性坏疽,常先在一个或两个趾端或趾甲旁出现干枯发黑,逐渐累及整个足趾,脱落后常形成难愈的溃疡。如继发感染,干性坏疽可转为湿性坏疽。 二、诊断 1,依据本病各期的临床表现。 2.青壮年男性、嗜烟者。 3.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阳性:患肢抬高1分钟,肢端苍白,下垂后肢端皮肤转红在,5秒以上。 4.动脉血管造影可明确阻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有助治疗手段的选择。 5.多普勒超声血管径或血流测定,可显示阻塞动脉的狭窄程度。 三、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①严禁吸烟,防止患肢损伤,注意保温。 ②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口服剂:烟酸50-100mg,每日3次,或己酮可可碱200—600mg,每日3次,或抗栓丸100—200mg,每日4次。也可口服妥拉苏林(n受体阻滞剂)25mg,每mg3次,或苄丙酚胺(B受体兴奋剂)10mg,每日2—3次。 ③抗血小板蓟物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3g,每日3次,或潘生丁25mg,每日3次。 ④肢体负压疗法或高压氧疗法。 (2)手术疗法 分为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栓内膜切除术、大网膜移植术、交感神经节切除术、静脉动脉化术等。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①阴寒凝结:患肢沉重、酸痛、麻木,小腿有抽痛感,喜暖怕冷,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有间歇性跛行,足背脉搏减弱或消失,伴见面色无华,乏力,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细而迟。可伴有小腿局部疼痛并摸到条索状物(迁行性血栓静脉炎)。 治法;温阳散结,活血通络。 方药:麻黄10克、炙附子15克、肉桂10克、乌蛇15克、桑枝20克、甘草10克、赤白芍各20克、牛膝15克、细辛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鹿角胶(化)15克、白芥子10克、黄芪30克、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 湿重者,原方加苍白术各15克、黄柏15克、木通10克、泽兰泻各15克、赤小豆50克。 ②淤血阻脉:患肢疼痛不休,夜间尤甚,常常抱膝呻吟难眠,肤色暗红、紫红或青紫,足背部汗毛脱落,趾甲变厚,皮肤、肌肉萎缩,可伴有粟粒样黄色淤点反复出现,足背动脉消失,精神疲惫,面色苍白,消瘦,纳物不香,舌偏红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方药:生地10克、赤芍凹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肉桂5克、元胡粉(冲)6克、炙乳没各6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甘苹10克、枳壳15克、王不留行15克、两面针根15克、牛膝贝克、桑枝15克、乌蛇20克、水蛭10克。 ③热毒壅结:患肢皮肤暗红而肿,患趾如煮熟红枣状,皮肤上起黄泡,渐转紫黑色,呈浸润性蔓延,甚则五指相传,波及足背,筋萎内枯,吾干性坏死。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彻夜难眠,创面肉色不鲜,伴有发热、纳呆、口子渴、尿黄便于,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黄芪30克、蜈蚣二条、蝉衣10克、元参加克、当归尾15克、牛膝lO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革薜15克、丹参30克、元胡粉(冲)6克、炙乳没各5克,煎汤送服中成药醒消丸。 ④气血两虚:患肢肌肉枯萎,皮肤干燥而脱屑,坏死组织脱落,刨面久不愈合,神疲倦怠,畏寒,心悸自汗,少气,形体消瘦,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生肌。 方药:炙黄芪30克、当归15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熟地黄20克、山萸肉20克、赤白芍各15克、山药Z克、肉桂5克、木香6克、陈皮10克、防风6克,、牛膝10克、地龙1O克、僵蚕10克。 ⑤久病肾虚:久病不愈,面色晦暗无华。精神萎靡不振,筋骨萎软,上半身热,下半身畏寒,头晕,腰背酸痛而重,舌偏红苔薄而干,脉沉细涩或弱。 治法:肾阳虚:温肾益阳通脉。 方药:肉桂10克、炙附子15克、干姜6克、山药20克、丹皮10克、山萸肉20克、熟地10克、泽泻15克、炙黄芪30克、桑枝15克、鹿角胶(化)15克、炒莱菔子20克,炮甲片10克。 肾阴虚:补肾益阴活血。 方药:生熟地各lo克、山药20克、1山萸肉20克、丹皮10克、龟板(先煎)30克、麦冬15克。石斛10克、知母15克、牛膝10克、水蛭10克、乌蛇15克、地龙10克、五味于10克。 (2)外治法 ①初中期:外敷冲和膏、红灵丹。或用当归15克、威灵仙15克、桑枝3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2次。或用生附于、干姜、吴茱萸,等分研末,蜜调贴敷涌泉穴。也可用当归、红花、肉桂、细辛、干姜、川椒、樟脑,等分泡于95%酒精中1周,外涂患肝,每日2—3次。边擦涂边按摩,以有热感为好,但不宜用力过猛。 ②后期:溃疡面积小者,可用毛皮树根煎水浸泡后,外敷生肌膏。溃疡面积大、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者,用蚕食方式清除。具体方法略。 (3)针刺疗法 ①取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复溜、解溪,为主穴,配太溪、昆仑、委中穴,强刺激后留针15分钟。每日1次。 ②耳针取交感、皮质下、趾、跟穴等,强刺激。也可贴豆,每日按揉2—4次。 ③穴位注射维生素B1,或当归注射液,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四、预防与调养 1.绝对戒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2.患肢保温,避免受寒、受潮湿。避免穿紧硬鞋袜,常修剪趾甲,防止损伤。 3.足部运动练习:平躺,患肢抬高45度,维持1—2分钟后将足垂下,同时作足踝的内翻、外翻、背屈、背伸运动,足趾做上、下运动,每次运动10次,休息2分钟。如此反复运动,每日次数不限。 4.注意饮食卫生,口味宜清淡,食易消化食品。
第2个回答  2014-04-21
几句话说不清楚的。目前这病不好治,大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建议咨询医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为脉管炎,是发生在中、小动脉血管壁的呈节段性、非化脓性病变,并伴有腔内血栓形成和管腔闭塞,引起肢体缺血。患者常因肢体缺血失代偿而引起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营养障碍,出现远端肢体溃烂、坏死。引发本病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与患者嗜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寒冷 刺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本病男性青壮年居多,主要侵犯下肢中、小动脉,以及伴行静脉。病变进展者,可涉及上肢血管,而侵犯内脏、心和脑部血管者少见。中医称本病为“脱疽”是因寒湿凝聚脉络,痹塞不通而成。 一、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以及因缺血所致的游走性静脉炎,缺血性神经性病变和继发感染。病程演变可分为三期。 I期:局部缺血期 (1)间歇性跛行:患肢发凉,麻木或足底发紧感。当行走一定距离时,小腿或足底出现抽痛或胀痛,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间歇性跛行症状加重。 (2)游走性血栓静脉炎:患肢浅静脉呈红色条索,数周后可消退。一段时间后又可在不同或同一部位出现,伴有疼痛和触痛。 (3)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Ⅱ期:营养障碍期 (1)静息痛:休息状态患肢仍疼痛不可忍耐,尤以夜间为甚,疼痛呻吟不止,彻夜不眠。 (1)肢体营养障碍:皮肤干燥变薄,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皮肤发冷,肤色苍白或潮红,动脉搏动消失。 Ⅲ期:组织坏死期 (1)具有工、Ⅱ期症状。 (2)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初期为干性坏疽,常先在一个或两个趾端或趾甲旁出现干枯发黑,逐渐累及整个足趾,脱落后常形成难愈的溃疡。如继发感染,干性坏疽可转为湿性坏疽。 二、诊断 1,依据本病各期的临床表现。 2.青壮年男性、嗜烟者。 3.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阳性:患肢抬高1分钟,肢端苍白,下垂后肢端皮肤转红在,5秒以上。 4.动脉血管造影可明确阻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有助治疗手段的选择。 5.多普勒超声血管径或血流测定,可显示阻塞动脉的狭窄程度。 三、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①严禁吸烟,防止患肢损伤,注意保温。 ②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口服剂:烟酸50-100mg,每日3次,或己酮可可碱200—600mg,每日3次,或抗栓丸100—200mg,每日4次。也可口服妥拉苏林(n受体阻滞剂)25mg,每mg3次,或苄丙酚胺(B受体兴奋剂)10mg,每日2—3次。 ③抗血小板蓟物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3g,每日3次,或潘生丁25mg,每日3次。 ④肢体负压疗法或高压氧疗法。 (2)手术疗法 分为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栓内膜切除术、大网膜移植术、交感神经节切除术、静脉动脉化术等。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①阴寒凝结:患肢沉重、酸痛、麻木,小腿有抽痛感,喜暖怕冷,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有间歇性跛行,足背脉搏减弱或消失,伴见面色无华,乏力,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细而迟。可伴有小腿局部疼痛并摸到条索状物(迁行性血栓静脉炎)。 治法;温阳散结,活血通络。 方药:麻黄10克、炙附子15克、肉桂10克、乌蛇15克、桑枝20克、甘草10克、赤白芍各20克、牛膝15克、细辛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鹿角胶(化)15克、白芥子10克、黄芪30克、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 湿重者,原方加苍白术各15克、黄柏15克、木通10克、泽兰泻各15克、赤小豆50克。 ②淤血阻脉:患肢疼痛不休,夜间尤甚,常常抱膝呻吟难眠,肤色暗红、紫红或青紫,足背部汗毛脱落,趾甲变厚,皮肤、肌肉萎缩,可伴有粟粒样黄色淤点反复出现,足背动脉消失,精神疲惫,面色苍白,消瘦,纳物不香,舌偏红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方药:生地10克、赤芍凹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肉桂5克、元胡粉(冲)6克、炙乳没各6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甘苹10克、枳壳15克、王不留行15克、两面针根15克、牛膝贝克、桑枝15克、乌蛇20克、水蛭10克。 ③热毒壅结:患肢皮肤暗红而肿,患趾如煮熟红枣状,皮肤上起黄泡,渐转紫黑色,呈浸润性蔓延,甚则五指相传,波及足背,筋萎内枯,吾干性坏死。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彻夜难眠,创面肉色不鲜,伴有发热、纳呆、口子渴、尿黄便于,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黄芪30克、蜈蚣二条、蝉衣10克、元参加克、当归尾15克、牛膝lO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革薜15克、丹参30克、元胡粉(冲)6克、炙乳没各5克,煎汤送服中成药醒消丸。 ④气血两虚:患肢肌肉枯萎,皮肤干燥而脱屑,坏死组织脱落,刨面久不愈合,神疲倦怠,畏寒,心悸自汗,少气,形体消瘦,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生肌。 方药:炙黄芪30克、当归15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熟地黄20克、山萸肉20克、赤白芍各15克、山药Z克、肉桂5克、木香6克、陈皮10克、防风6克,、牛膝10克、地龙1O克、僵蚕10克。 ⑤久病肾虚:久病不愈,面色晦暗无华。精神萎靡不振,筋骨萎软,上半身热,下半身畏寒,头晕,腰背酸痛而重,舌偏红苔薄而干,脉沉细涩或弱。 治法:肾阳虚:温肾益阳通脉。 方药:肉桂10克、炙附子15克、干姜6克、山药20克、丹皮10克、山萸肉20克、熟地10克、泽泻15克、炙黄芪30克、桑枝15克、鹿角胶(化)15克、炒莱菔子20克,炮甲片10克。 肾阴虚:补肾益阴活血。 方药:生熟地各lo克、山药20克、1山萸肉20克、丹皮10克、龟板(先煎)30克、麦冬15克。石斛10克、知母15克、牛膝10克、水蛭10克、乌蛇15克、地龙10克、五味于10克。 (2)外治法 ①初中期:外敷冲和膏、红灵丹。或用当归15克、威灵仙15克、桑枝3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2次。或用生附于、干姜、吴茱萸,等分研末,蜜调贴敷涌泉穴。也可用当归、红花、肉桂、细辛、干姜、川椒、樟脑,等分泡于95%酒精中1周,外涂患肝,每日2—3次。边擦涂边按摩,以有热感为好,但不宜用力过猛。 ②后期:溃疡面积小者,可用毛皮树根煎水浸泡后,外敷生肌膏。溃疡面积大、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者,用蚕食方式清除。具体方法略。 (3)针刺疗法 ①取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复溜、解溪,为主穴,配太溪、昆仑、委中穴,强刺激后留针15分钟。每日1次。 ②耳针取交感、皮质下、趾、跟穴等,强刺激。也可贴豆,每日按揉2—4次。 ③穴位注射维生素B1,或当归注射液,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四、预防与调养 1.绝对戒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2.患肢保温,避免受寒、受潮湿。避免穿紧硬鞋袜,常修剪趾甲,防止损伤。 3.足部运动练习:平躺,患肢抬高45度,维持1—2分钟后将足垂下,同时作足踝的内翻、外翻、背屈、背伸运动,足趾做上、下运动,每次运动10次,休息2分钟。如此反复运动,每日次数不限。 4.注意饮食卫生,口味宜清淡,食易消化食品。
第3个回答  2014-04-25
脉管炎全称为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是由于下肢中小动脉血栓闭塞引起血管炎症的一种严重的疾病。本病多发生在20~40岁之间的青年,主要累及小腿部的胫前、胫后、足背几组动脉,严重时可向上累及股动脉,甚至四肢血管全部受累。由于血栓形成、管腔闭塞、血供不足,可以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动脉炎、间歇性跛行、组织营养障碍甚至坏死等多种损害.会严重危害机体健康。 治疗:建议用外用药物治疗, 用中医祖传纯中药熬制的膏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该药中含有大量活血化淤因子及修复因子,通过透皮给药直达病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溶栓通络、营养生肌、活血通络、补气养血,能快速疏通静脉炎引起的静脉阻塞、血流不畅,从根本上修复血管坏损细胞,膏药能由内向外提毒生肌,清除坏死组织,伤口逐渐从里向外生肌长肉长平至愈合。有效康复静脉曲张、脉管炎、老烂腿。临床治愈率高,不吃药、打针、手术,使用方便,无副作用。 不明之处可随时联系 QQ: 715645266.QQ: 979916938 祝早日康复!
第4个回答  2019-09-28
大多数的患者静脉曲张并不严重且不需治疗,保健与预防是最重要的。但若静脉曲张太严重时则容易产生反覆溃疡、感染和出血的现象,误信偏方与用错治疗方法反而会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请教专科医师给予适当的建议。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包括以下数种:
压迫治疗法:使用弹性袜,利用外在的压力来减少运动时产生的水肿。理论上说,弹性袜的压力,在足踝部最大,往上逐渐减少其压力。通常最好能穿至大腿的弹性袜。弹性袜最好是在清晨尚未起床时穿著,一直到夜间上床后再脱掉。如果病患已因静脉高压而产生腿部溃疡,则应尊重医师的指导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剂并辅以特殊卫材治疗。
硬化剂治疗:将高张性溶液(如高浓度盐水或硬化剂)注射到曲张的静脉,破坏血管内膜,使其封愈后消失。但仅能治疗小的曲张血管、且治疗中可能会有剧痛,色素沉淀,甚至发炎,红肿,溃烂等后遗症,且有容易复发及复发后难以处理的问题,所以仅适用於少数患者。
血管外雷射或脉冲光:和去除斑点的雷射美容原理一样,优点是只需局部麻醉,治疗时间短,疼痛低,伤口相当小,不会留下难看疤痕,可立刻行走。但只针对微细的蜘蛛状静脉曲张,要自费且需数次疗程才有效。
外科抽除手术:在腹股沟做切口,切断结扎或抽出大隐静脉,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需住院2-3天。若静脉曲张太厉害时,可能需要数个小伤口,一段段的抽除曲张静脉。治疗完整但有皮下瘀青及伤口较疼痛的缺点。
血管内烧灼治疗:在膝盖或足踝内侧做小切口,放入极细的导管,用高频波(或称射频)或雷射光束烧灼、阻断曲张的静脉血流。单纯的血管内烧灼治疗手术有可在局部麻醉情况下进行、不必住院、疤痕与疼痛较少、治疗后绑上弹绷就可走动回家,成功率高等优点。不过健保不给付,需自费,且大多数病患可能不仅单以此法即可解决,需辅以其他方式如微创静脉曲张旋切系统才可有较完整的治疗。
微创静脉曲张旋切内视镜系统:使用内视镜及抽吸旋切方式将蚯蚓般的静脉绞碎吸出,伤口比传统手术小,较美观,但有麻醉及住院需要且耗材需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