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纪念艺圃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纪念艺圃

  纪念我国技工学校诞生145周年
  今年——2015年,是中国第一所技工学校诞生145周年。
  今年快过去了,到现在我也没看到国内有纪念此事的活动举办或文章发表。但我以为这个日子是不应当淡忘的。
中国的第一所技工学校,是清庭船政大臣沈葆祯在1868年专门为了培养造船修船的技术工人而在福建船政系统内开设的。成立于1868年2月17日,那名叫艺圃,颇具浪漫色彩,是不是?操作技艺之花圃,技艺人才的苗圃——艺圃也。那学生也就叫艺童,或者艺徒。听着也挺亲切。
艺圃是官办的,开始时学制较长,为五年制。但学生待遇不错,吃住全管,不交学费,还发点零花钱。这种待遇,就是今天看,也应当说是挺好的。为什么待遇好?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国家急需技术工人。
当然,艺圃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一入此门,就要修行至底,而且五年学习,基本无休。连星期天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双休日了。但是,中国传统假日,什么中秋、清明和春节还是会放假让大家回家看看。学校规定三个月考一次试,考试严格,考得好有奖,考试差的则受会受罚。
  艺圃运行多年后,又做过一次学制改革,把学校分成了艺徒学堂和匠首学堂,学制也缩短为三年。艺徒学堂培养中级技术工人。其优秀的毕业生则升入匠首学堂,被培养成高级技工和技师。其中成绩突出者可可以担任工程师职务。显然,匠首学堂,就是我们今天的技师学院。
  艺圃的学生大多出身清贫,但志向远大。最初几批学生甚至要由沈葆桢大臣亲自面试筛选。由于学校要求严格,风气严肃,使同学们个个奋勇争先。后来,这批学生不仅在造船修船方面业绩突出,而且在电力电信、无线通讯、铁路交通和航空方面,都成为业界中坚和骨干。
  艺圃的老师,大多来自欧美国家。但不是请他们的教授、专家,请的就是老师傅,老工匠,老技师。这些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艺圃的课程完全国际接轨。大部分教科书,就是直接用的人家法国、或者英国的原版本。老师讲课,也只会用他们的母语。所以,这个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外语水平都很高。都可以直接用对方的语言和欧美人士密切交流。
  而且,艺圃是双元制,学生一半时间在课堂学习,一半时间在工厂实习。时间安排通常平均得很,一般就是上午半天上课,下午半天干活。估计,那时候连德国都没有开始搞正规的双元制吧。
  学生们在艺圃的学习结束后,大部分配到福建船政局下设的各个船泊制造和修理工厂工作。但其中最优秀的部分学生,由国家直接派往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培养成为高技能人才。
  福建船政培养出的人才,实际工作能力非常强。学校成立后第二年,这里就建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后来,又造出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造出了我国最大吨位铁肋木壳兵船,以及我国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更神奇的是,1919年后,福建船政竟制造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双翼水上飞机,离1910年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诞生仅相差不足十年时间。此后还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 17架飞机。这完全证明了当时我们的以产业为主导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的方向和模式非常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