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好却总是考不好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如果你是一名基础不错的中学生,那么你必须意识到:会考试和会学习的确是两回事。对于基础有欠缺的学生来说,没考好就等于没学好,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同样是基础非常好的学生,有的就是更擅长考试,而有的确实不擅长。就像体育运动,有大赛型选手,也有实力一流但是比赛荣誉较少的选手一样。这种区别的确是存在的。从方法层面讲,这类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问题:1  平时喜欢钻研难度大于考试的题目,而对考试难度的题目不够重视。花两个小时攻克一道难题带来的知识上的收获的确大于同样的时间做二十道简单题,但是这不代表你能在两个小时内能把二十道简单题一分不落地做对。功利地讲,这两者需要的能力其实是不一样的。这种学习习惯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因为平时训练难度大于考试,所以在面对难度较小的考试题目的时候,兴奋不起来,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就非常容易粗心犯错。所以解决办法就是,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提高在限定时间内,解决考试难度题目的准确率。2  考试时过分信赖自己的硬实力,忽视了应试技巧。虽然我批判过“秒杀法”之类的玩意,但是如果你能凭硬实力解决卷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的时候,就应该适当训练一些“投机取巧”的应试法门,包括但不限于特殊值等。不是说让你依赖这种方法,人在考场上是非常容易紧张钻牛角尖的,这些比较狗的办法并不是真的可以解决问题,而是在要钻进死胡同的时候可以拉你一把。总而言之,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考试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3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读的时候还画了重点,然后再看一遍,这次甚至做了笔记,这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在考试时,这种熟悉感并不能让我们准确提取所学知识,甚至在做多项选择题时,熟悉感往往还会帮倒忙!

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重读学习材料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造成正在学习的错觉,因为复读提高了流利度,但研究表明,流利度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材料有更好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复读还会导致熟悉性效应,即当我们看完两三遍材料之后,不由自地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我已经理解、掌握材料,不用再深入钻研了,不幸的是,这仅仅是一种错觉。

第2个回答  2018-01-03

有些同学是很“努力”。他们不辞辛劳早早来到教室自习,也有着强大的定力挺直腰杆一坐就是一天;回到家后认真完成作业,灯火照映着他们的脸直到深夜……他们可能比成绩最优异的同学还要辛苦,但是考试成绩出来后他们的成绩却只能屈居于顶尖之下。这时候疑惑出现了: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为什么我比不上那些没我努力的人?

没错,你确实很“努力”,甚至比其他人“努力”的多,但是并没有做到效率的最大化,很多时间都在做无用功,是在营造一种“我很努力”的假象。努力的意义在于把每一分时间都榨出更多的成果,追求的是更好的效率。而这种刻意拉长时间的“努力”和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赞许的心态,并没有把“获得成效”放在第一位,无异于舍本逐末。如果你想要获得突破,就要放弃这种熬时间的想法。要紧绷精神,时刻想着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挑战性的题目。刚开始可能很不适应,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久而久之你就会知道:灵活的头脑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