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用整整13年的时间写成了《史记》,牢房里为何有这么充足的墨和帛?

牢房是一个不见天日的地方,历史巨作《史记》又该是如何完成的?

说起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系的前史著作。在牢房里他仍笔耕不辍的奋斗了13个年头,前后用了整整18年的写成了《史记》,但是在牢狱中为何有这么充足的创作材料,我认为这个是皇帝给他的开的一个绿灯,因为司马迁文学很高,皇帝也非常赞同他,允他继续履行史官职责,继续创作。具体缘由我来带大家一起探讨下。

大家都很好奇他创作的环境以及支撑动力。我要先给大家说说他的职业生涯和出身,只有明白了这点才更容易理解在牢房哪个暗无天日的地方,他继续享有创作的自由,皇帝默许这是先决前提。

个人认为,司马迁先因言获罪。无奈之下选择了最为残酷的刑罚,正可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此时的司马迁不同于普通的囚犯,他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继续享受着皇帝默许的某些自由,这也为他的牢里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方便之门。牢狱创作的方便之门当属皇帝的默许和肯定,否则在等级森严的监狱中他绝对无法进行创作。我们从下面几个角度来看下:

1、他的出身

他生在一个世代为史官的家庭 ,父亲是个很有学识的人,担任着掌管地舆、历法和前史文献的太史令。司马迁子承父业,作为太史史官,努力修史写书。先后任太史令,后任中书令。司马家族致力于恢复了汉朝的史官恒业,史官是个官职不高但是权利很大的官职。史官有记载特权,皇帝是不能察看史官记载。

2、他的职业生涯

他一生大致与汉武帝在位时期相始终。10岁开始学古文典籍,20到35岁之间,两次游历名山大川。35岁又奉命出使巴蜀,行踪阅历之广也是他的创作根本。他立志继承父志写作《史记》,任太史令后,身为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帝王对史官们也都特别的尊重客气,为的是史书上留下好的记载。

3、史官的气节

历来史官都有"秉笔直书"好传统,尤其是司马迁这样一个特殊的史官,成为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操和史德。史官的毕生都在创作,更何况忍辱负重下他更加坚定了创作的决心。虽然下狱,但他依然可以保持创作的自由,可以继续阅览各类史料,史官的本职还在,他的创作物料自然不在话下。牢房里的墨和帛可以由士兵提供的,肯定也有一部分继续有史官院供应,对于狱卒的小贿赂应该也是免不了的。他虽然下狱,职位仍在,创作的基础仍存。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外加强大定力和决心,他以孔子作《春秋》为榜样创作了《史记》,也算是对自己史官生涯和父亲谆谆教诲的一个交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也是后人最司马迁比较中肯的评价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8
只要有银联贿赂那些管牢房的人,有这些东西不足为奇。
第2个回答  2019-07-18
肯定是皇帝默认的,而且司马迁文学很高,皇帝也非常赞同他。
第3个回答  2019-07-19
他的史记写了好多年,直到60岁才完成,而他也并非一直都在监狱里的,只是坐了三年牢。
第4个回答  2019-07-18
可能是特地为他提供的吧,毕竟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