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小县城女孩子大龄未婚?

如题所述

大学毕业后,很多人抱着年轻人趁着年轻就要多闯闯的想法,留在了大城市。在这一群有梦想的有志青年中,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普遍追求稳定,所以大部分为了轻松稳定地生活,在毕业后选择回到老家小县城,谋个简单的工作,有着固定的收入。这样的生活,有工资,不用过于劳累,还有充足的休假时间,按理说应该有很多时间找对象、谈恋爱才对啊,那为什么她们都成了剩女呢?
其实还是因为小县城体制内的男性太少,比如教师这个行业,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妙龄女子和中年老大爷,很少有正当青年的男性。那他们都去哪了呢?当然是留在大城市里闯荡了。但凡有能力留在大城市里的男性,一般都不愿意回到小县城来过安分的生活。
体制内的男性同胞太少,女性找到男友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这就好比一所女性占比多的学校里,很多女孩都单身,而男女平衡的学校里,女孩子们普遍都有对象一样。女性找对象,喜欢就近原则,喜欢找身边的。也只有身边人才更能激起人心底的爱意,不过在身边异性比较少的情况下,女性就不容易找到对象了。
错误的爱情观
很多小县城体制内的女孩,她们有着体面的工资,还有着大量的闲暇时光可以教育下一代。她们深知自身优点,所以在找对象上就容易抱有较高的期待。她们认为找对象一定要找工资比自己高,最好在体制内的。上面也提到了,体制内的男青年本来就少,更别提优质男青年了。
大部分小县城女性的爱情观尚不成熟,比较传统,总是觉得婚姻中,男性的收入一定要高于女性,所以很多女性不愿意找比自己弱的结婚对象。而体制内的女性,又嫌弃体制外的男性,觉得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过高的要求,让很多女性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结婚对象。
据调查,近几年体制内的优质男性,喜欢找体制外的女性结婚。比如很多公务员、教师的老婆都是开理发店、自由创业、做服装设计等等的。体制内的生活比较安逸,男性心里本就不愿意屈从于安逸,所以他们不愿意再找和自己一样生活安逸的女性过日子。女性若能摆正爱情观,找一个年龄上合适,性格上合得来的男人结婚,现在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大龄剩女。
在众多体制内的单身女性中,公务员领域内很多女性都已经做到了副科级,但她们身边优质男性也很少,所以根本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小县城的女性公务员较男性公务员多,每年都会引进新的人才,女性只要错过适婚年龄,在择偶世界中,立刻就会被新的女公务员取代。
对于女性公务员来说,她们的要求更高,一般不轻易结婚。其实说白了,大部分小县城体制内女性大龄单身的原因就是她们的层次太低,要求太高,社交范围又窄,根本就找不到满意的男性。就算大多数的人做到了副科级,也找不到她们心中满意的结婚对象,因为她们的目标是更高一级的公务员。
女性保障不健全
很多女性之所以不愿意随便结婚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结婚后,权益得不到保障。若是女性保障健全,那女性们大多可以勇敢地去尝试婚姻,但就是因为女性保障不健全,她们害怕最后受伤的只有自己,所以不愿意轻易尝试结婚。瞻前顾后,犹豫的时间,好男人都被果断的女人抢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