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有什么用?

请答得详细些。最好不要那种似是而非的答案。。。。

  一、法律作用的对象与实质

  法的作用的实质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

  (1)法的作用是国家权力运行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国家权力是法的载体和支点,法是国家意志这一内容的规范化。

  (2)法的作用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

  法的作用是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自身力量的体现。法的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社会经济关系,在一定的社会中,法能否承担起立法者所赋予它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自身的生命力,而不是取决于立法者的主观愿望。在一定社会中,法律作用的效果能够显示该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状况。法律作用的效果好,则说明该社会经济生命力状况好;反之亦然。

  法的作用的定义:它是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是国家权力运行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

  二、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划分

  法的作用包括:(1)法对于人的行为的作用;(2)法对于社会关系的作用。即许多法学作品中讲的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我们在讲法的作用时,通常仅仅注意法的社会作用而忽视法的规范作用。

  认识法的规范作用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我们了解法是如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的;二是有助于我们将法的社会作用和政策、行政命令、道德的作用作出区别。

  社会作用是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是经过法的规范作用而产生的。两者的区别在于:

  (1)两者的考察基点不同。法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的规范性特性(法的主体部分是法律规范)进行考察的,即根据法是一种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这一基本事实。法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考察的。

  (2)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法的规范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这里的“人”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和社会组织。法的社会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及社会化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法规所调整的对象)。

  (3)两者的存在方式不同。法的规范作用是一切法所共同具有的,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法都具有的规范作用;而法的社会作用则依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形成差别。

  (4)两者所处的层面不同。这是由两者的考察基本不同所决定的,规范作用是社会作用的手段,社会作用则是规范作用的目的,规范作用具有形式性和表象性,而社会作用则具有内容性和本质性。

  (5)两者发挥作用的前提不同。实现规范作用的前提是颁布法律,即把法律告诉人们,法就能发挥规范作用;而实现社会作用的前提是法律被运用、被实施,它要通过人们的法律行为或产生一定的法律关系。前者是在静态中发生的,后者是在动态中发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7
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现在指----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的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第2个回答  2015-09-09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类。
一方面,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所以法律具有各种规范作用;
另一方面,法律是一定的人们的意志的体现,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要求,所以法律具有各种社会作用。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第3个回答  2010-07-27
法律是:死缓
全称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执行死刑的一种制度。

法律规定:对于应该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这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法律制度。

适用死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罪该处死;二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有以下三种处理方法:

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中国从建国到现在鲜有判处死缓在2年以后执行死刑的案例。

其实现在也是一个BBS流行用语,意思同"喜欢",比如说"偶死缓"就是"我喜欢"的意思.当然也可以讲"偶稀饭".是一个意思.

死缓的由来

死缓,是指对应当判处死刑,但又不是必须立即招待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刑2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了镇压反革命运动,为了实现 严肃与谨慎相结合、分化瓦解反革命势力、保存劳动力以利于国家建设事业的原则,中共中央决定,清出的反革命分子,除罪至死应判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管制的以外,凡应杀的,只杀引起群愤恨的有其他严重罪行的有血债者;其余的一律判外死刑,绶期2年执行。后来,死缓也也适用其他应判别外死刑而又不必立即执行的反革命犯和刑事犯。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论法》公布了。死缓被明规定为法律制度。对于判处死缓的罪犯,分别三种不同情况予以处理:1对于抗拒改造、情节恶劣、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或被援权两年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第4个回答  2020-02-28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