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有没有详细的案例分析?

如题所述

  一、叙事散文的笔法。

  叙事散文的语言并不是象我们想象那样,只要简洁朴实即可。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介入的缘由。所以要以感受带读者进入你的抒情,然后展开现实中的故事情节。我的小说《我的爱情,不再重来》,最初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女主人公去父亲的朋友家里玩,却被“潜规则”,不得已成了老夫少妻。而后来女主人与第三者有染时,也令我感触至深,而最后的结局则成为我多年来一直想落笔创作的欲望。这就是叙事的由来。在小说中,我简写了女主人公老父少妻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殊性,在电视、电影和很多流行小说中随处都可以看到,不足为奇。而女主人公与第三者相遇时的独白,以及第三者桦的坦露,这种现实中一直没有向人们道破的违反婚姻道德的丑行,是很多作品没有涉及过的。所以成了详写的部分。婚姻是一个长长的话题,两情相爱才能组成幸福的家庭。女主人公阿美与第三者桦如果没有在相遇之前出现意外——一个被潜规则,一个则潜规则了自己的爱人,那么他们俩就是天造地就的好夫妻。只可惜失之交臂……更重要的是第三者桦在婚姻矛盾面前的软弱无力,当然原因是他错上加错,面对自己丑行被揭穿,不仅不能保护自己的所爱的女同事,相反却不得不按妻子的要求,指责阿美勾引他……标准的一条走狗——正是因为这样,桦才成为人们交口的谈资。然而,站在婚姻的角度上看桦,也是很无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结束他和阿美的爱情故事。所以这一系列的矛盾,只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令后来人引以为鉴。

  叙事散文与写小说一样,就是要找到那个激发点,所以尽量以感受入笔。可以动用对比、抒情、感慨等等,把读者带入你所叙述的事件当中,给读者一种想往下读,想知道事情始末的一种感觉。可以这样说,好的叙事散文就是小说。写好叙事散文,就是写好详略,写出变化。现在回想过去的很多叙事散文,有些事件平平却写得长篇大略,真的好后悔也!记得在有一篇《童年的桃花树》,曾经登在市报上,写了将近两千字。故事内容很简单,就是童年偷桃花,当然也用偷桃花隐喻了大奶奶的凶残——她毁掉了高叔的婚姻,又指使高叔砍了桃花树。而这段描写在《故乡,那抹不去的怀旧情结》中,仅仅充当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大家一目了然,但却一样感觉新颖独特。有的朋友则产生了共鸣——小时候,我也干过那样的事啊!偷过梨花,还偷过桃子,瓜果……呵呵,那种联想比我写的还热闹,只待你读后思考吧!在新浪博客中,我收藏了一位朋友的一篇散文《美丽的陌生人:记我与未来婆婆的第一次相见》,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就非常有新意。作者很实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没有夸大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思想。随着现实的发展一路写去,一点点写走自己的困惑,最后带给读者的是几点亲情感动。从这篇文章里,我不禁感悟:写叙事散文,不要忘记带进去你的文化素养。无论大学毕业生,还是普通的中学、小学毕业,你通过网络、书籍、电影、电视,感受了新的文化滋养,而面对现实中的人们顽固意识的存在,面对人们交口言谈的闲话,你该怎样用自己特别思维形态站出来?
  这就是独特的散文,笔法新奇的散文。

  二、提升你的人生价值观和思想境界。
  在很多朋友眼里,常常觉得散文十分好写,随手拈来。这个我不置可否。散文最大的特点就它的自由和轻灵。然而,好散文容易写出,美散文也容易欣赏,然而,大散文、令人读后难以忘怀的散文,却并不是多么容易写出来的。所以散文与其他文体不同的一点就是:层次感太强!思想的高度,决定文章的高度。有人用“文如其人”来比喻人的修养。然而,还有人提出,不是有些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可人品依然不可恭维吗?在这里,我不能不提醒朋友们:往往那样的文章很容易隐藏作者的本质。比如说诗歌,比如说抒情散文、写景等等。然而叙事散文却不同,当你叙述事件的时候,你站在怎样的角度,尤其是散文这种以“我”为第一人称叙述的文体,往往作者就是第一主体,所以最容易直抒胸臆,也最容易暴露一个人的思想,爱憎。
  一篇好的叙事散文总是上进的,凝结着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精华。一篇不好的叙事散文往往写进去一些歪理邪说——没有这些观点,叙事没有目的,当然也就只能成为垃圾了。而一个人的处世待人的情况自然而然地也会从书中的文理中流露出来。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散文写手,首先要注重个人修养,注重提升人生价值和思想境界的升华。
  三、好的叙事散文贵有“文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龙点睛”之笔。
  记得最初写作,把文稿交给编辑时,我的老师不由地大声读了出来!那是我的《春游报犊崮》。“登山何必要走名山大川,做人何须富贵虚名?再高的山顶不破天,再深的水,有地盛着,再显贵的身名,不是也离不开生命的载体吗?”文眼,只是文中的一两句话。正象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篇一路写景,直到最后抒情时带出惊人的一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千古名句,燃亮了历史的篇章,以至于成为多少代文人志士的座右铭。可见“文眼”的重要性。司马迁著《史记》,“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让人浮想联翩,不禁感受到作者的感受。所以,作者在提笔写散文的时候,一定要酝酿出好的“文眼”。当然,有的“文眼”还可能随着写作灵感而诞生。这种灵感的到来往往十分令人惊奇,连作者自己都想不到会从头脑里冒出这样惊天动地的语句——这就是一个人的潜力,在写作过程中被挖掘出来了。当然,写好文眼贵在于平时的积累,文学素养的提高和个人思想境界的提高。如果想达到这种程度,就要学会咀嚼事件——从事情的发生到结束,反复思考和认识起因、结果和找出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甚至倾听别人谈论,也有可能从中受到启迪。

  很平常的一件小事,能够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以小见大,这就是凡人哲思。因此,写出好的叙事散文,离不开人生哲学的学习和研究。建议朋友们多读名人名言,以及佛教、道教等等。我国的古代文化典籍有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是我们继承发展优秀文化传统的渊源,所以值得学习和发扬。

  四、写好叙事散文要有“悟性”。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不轻不痒地放过了,然而,聪明的人从中感悟,明白处世做人的道理,所以有些朋友尽管个性很强,却依然能够在事业的道路上一帆风顺,这不能不说,是悟性所在。聪明的人可能不会把所有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却用行为体验到了这一点。正是这种体验,我们常常忽略了。当我们发现了和感悟了,忍不住举笔抒写的时候,就只能流溢于笔下,成为激励自我,奉劝世人的济世良方了。因此,生活中的悟性与散文的悟性是相通的,二者不同的就在于,一个以语言的形态出现,一个是以行为形态出现。我们常常能够读懂语言,却难以读懂人们的行为——这就是现实的精彩。而散文,就是把这种精彩表现出来,并从中得到感悟的表达形式。

  五、好的叙事散文要有好的谋篇布局。

  好的叙事散文不是杂乱的烂摊子,段落要分明,思路要清晰。作者在提笔之前就有了从开头到结局的整体规划。在哪儿叙事,哪儿抒情,哪儿议论,都要恰到好处地去表达。散文是自由的,表达也是自由的。日常小事,记忆里的思绪,追忆以往,往往在生活中曾经以为很平常的故事,却能够笔下生花,这就要靠作者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正象人的思想,人的履历一样,需要一个精彩的历练过程。一般来说,写散文只要找到了切入的点,找到要写的感觉,笔下就忍不住千言万语。而这千言万语怎样带动读者走进你的思绪呢?因此叙事散文既要有惊人之笔,也免不了浅显的诉说。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变化之美。它可以象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还可以象抒情散文一样,开篇就写出自己的感慨和激情。这一切,在作者提笔之前都是要成竹在胸的——也就是打好腹稿。

  六、精彩的语言,成就了好的叙事散文。
  散文离不开语言,正象诗歌一样需求形象生动。叙事散文也是一样。叙事散文的语言可以平实,但要从平实中由浅入深地变化,直到让读者感悟道理,从而引起思想的共鸣。叙事散文也可以用华丽的语言入手,但是不可以过于做作,从华丽中呈现平淡——这是作者淡然面对事件的心结,也是写作的一种姿态。如果一个人过于激动,那种状态下的散文写不好,因为大脑受到某种感情的抑制,过于集中于某一个点上,从而竭制了大脑的发散思维,这时候的叙事既没有条理,也写不出适合读者阅读的文字。因此写好叙事散文,既要求文字精辟,同时还要有好的心态。把握好写作的心态,好的文字自然而然就会诞生了。

  七、切忌跑题。写叙事散文最容易犯的忌讳就是跑题。动笔时感觉什么都想写,什么都要写,不知从何下笔好。好不容易找到了切入点,不知怎么把话题扯远了,一篇文章啰嗦个没完。这时候,有经验的写手会适时打住。待过了一些日子,拿起重读,再删去多余的文字,重新回到先前的思路,将文章写下去。对于经验丰富,常写叙事散文的作者来说,基本上能够做到不再走入误区,恰好地把握住主题和生活资料的筛选。因此,要写好叙事散文,还是要下一番功夫。

  八、勤写勤练笔。生活中有无数次的触动,让你忍不住提笔,那你就写出来吧!写出来就会感到愉快,写出来就象搬掉了藏在心底里的一块大石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的朋友害怕写得不好,其实这种感觉最好不要有。因为写作就象走路一样,要经历一段长长的历程。我们将自己所有想写的感受写得乏了累了,便忍不住换一种方式,正是这种换位,常常让我们找到了新的突破点,或许正是这一次改变,让你找到了出路。叙事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生活中的故事太多,太乱,写母亲,常常抓不到什么是要写的。写朋友,不知朋友身上哪些东西是值得追忆的。我们习惯了猎奇,便觉得不奇不值得去着笔。写过很多朋友的故事,凡猎奇的都猎过了,偶然想起小学时女同学闹的乱子——“不答腔”流行风,不知朋友们有没有经历过。现在回想缕缕往事,忽然发现,这就是自己想写的内容。而在很久以前,总是以为这样的东西写出来没有意义……
  掘涉出生活中的故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却一样能够写出生命的内涵和深度。不禁慨然叙事散文,也同样有小说无法涉猎的内

  、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7e1ac0100i4xb.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7
燕 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间,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在南园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剀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地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小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马上可以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