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什么的原则

如题所述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通过发现不安全因素,在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安全控制措施,以强制手段进行整改,从而达到消除隐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

安全隐患排查内容有哪些?

1、资质证照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消防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问题和缺陷。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安全生产责任制类隐患。主要未建立健全“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根据企业的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主要是生产经营单位缺少岗位操作规程或岗位操作规程制定不完善。

6、教育培训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开展相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是在培训学时、培训内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生产经营单位教育培训包括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如三级教育、“四新”培训、转岗培训)以及特殊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如有限空间作业)。

7、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或档案建立不完善的。

8、安全生产投入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9、应急管理类隐患。主要是指应急预案的编制、更新、备案和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应急演练及评估总结。

10、特种设备基础管理类隐患。属于专项管理,凡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特种设备相关管理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特种设备基础管理类隐患。

11、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类隐患。属于专项管理,凡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卫生相关管理方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均归于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类隐患。

12、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不属于上述十二种隐患分类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类的不符合项,属于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