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的例子

如题所述

注音的例子如下:

1、譬况法:是汉代以前出现的古老的注音方法(存疑,一说起于汉代)。譬况就是打比方的意思,通过对被注字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进行描写来注音。例:轾(zhì),读似质,缓气言之者,在舌头乃得。

2、读若法:读若就是读如、读似的意思,也就是被注字的读音同某字或像某字。用读若法注音优于譬况法,因为与譬况法以描述发音情况为主不同,读若法主要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注音。例:珣(xún),读若宣。

3、直音法:指的是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这种注音方法源于读若法,但是比读若法更简易、更真确,因为读若法只求近似即可,而直音法则须同音。例:拾,音十。

4、纽四声法:是直音法的补充和发展,当无法找到好认的同音字来注音时,就找一个只要声、韵相同的字,再指出其声调就行了。例:刀,到、平声。

5、反切法:反复切摩,说白了就是拼音、拼读的意思。反切法指的是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读音。例:“喜”字就可以用“虚里”来反切注音,写作“虚里切”,“切”,指反切,就是两字拼读的意思。

语文的重要性:

1、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语言文字正是认知的基础,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没有很好的语文功底,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汲取精华,从不断爆炸的信息资源中获得新知,学术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2、语文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的基本手段。逻辑思维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一些人认为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语文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

3、语文从来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通过语文,我们可以接受审美、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其潜移默化作用对于学术研究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