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如题所述

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定义如下:

1、支配权

亦称“管领权”,是指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对权利客体直接管领和控制的权利。如所有权、知识产权等。具有较强的排他性,权利人可以排斥他人行使与自己相同的权利,并可禁止他人非法妨碍自己行使支配其客体的行为。通常只凭权利人自己的行为即可实现。

2、请求权

是指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请求另一方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权利人不能对权利标的进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请求义务人配合。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债权人自己无法实现债权,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一定的给付义务才能实现债权。

3、形成权

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如法定代理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其行为能力与他人订立的合同加以承认,这个合同就从效力待定变为有效了,这叫追认权;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由于出现法定情形一方可以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合同关系即告消灭,这叫解除权。这些权利均属于形成权。

4、抗辩权

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在现代民法中,学者对抗辩权有不同的定义。台湾民法学者洪逊欣先生认为,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尤其是拒绝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的对抗权。

扩展资料

1、请求权是民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有学者考察,请求权概念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一是在民法基础理论领域,请求权作为权利分类的一种类型出现;二是在债权的效力领域,关于请求权与债权的请求力的关系;三是在物权法的领域,对物上请求权的认识问题;四是在责任竞合的研究领域,对请求权竞合理论的争论。

2、《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都使用了“请求”一词,这个词早已成为民法上的术语,其含义是指当事人一方请求他方做某事。这种请求是“有权请求”,是一种权利,即“请求权”。民法上的“请求”一词含有客气的意思,是民事主体地位平等的表现。《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关于请求权的规定,是对德国民法请求权体系的借鉴与变革,这意味着也是对德国请求权理论的借鉴与变革。

3、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以自己单方的行为,使某一法律关系效力发生变化的权利。包括追认权(如本人对无权代理行为的追认)、选择权(如选择某一标的使选择之债变为特定之债的权利)、撤销权(撤销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权利)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成权百度百科——抗辩权

                 百度百科——支配权百度百科——请求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9

1、支配权,亦称“管领权”,是指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对权利客体直接管领和控制的权利。如所有权、知识产权等。

具有较强的排他性,权利人可以排斥他人行使与自己相同的权利,并可禁止他人非法妨碍自己行使支配其客体的行为。通常只凭权利人自己的行为即可实现。

2、请求权,是指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请求另一方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权利人不能对权利标的进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请求义务人配合。

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债权人自己无法实现债权,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一定的给付义务才能实现债权。 

请求权是相对权的典范,即仅仅相对于某个特定的人产生效力。

3、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如法定代理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其行为能力与他人订立的合同加以承认,这个合同就从效力待定变为有效了,这叫追认权;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由于出现法定情形一方可以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合同关系即告消灭,这叫解除权。这些权利均属于形成权。

4、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在现代民法中,学者对抗辩权有不同的定义。

台湾民法学者洪逊欣先生认为,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尤其是拒绝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的对抗权。

扩展资料:

Enneccerus于1905年将权利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权利变动权或形成权。

也就是说,他将请求权和形成权之外的其他一切权利都归入支配权。

Biermann于1908年将权利分为请求权、形成权以及兼具二者性质的权利。

后者分为相对权和绝对权;其中相对权即债权,是没有客体的权利;而绝对权则分为有客体和无客体两种。

绝对权通常都是有客体的,有客体的绝对权都是支配权,包括亲属权、物权、以总体财产为标的之财产权、无体财产权。

可以看到,除了请求权、形成权、债权和无客体的绝对权(人格权和绝对取得权)等少数权利外,其他权利都被归入支配者的支配权范畴。

参考资料:支配权-百度百科  请求权-百度百科 形成权-百度百科 抗辩权-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0

1、支配权,亦称“管领权”,是指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对权利客体直接管领和控制的权利,如所有权、知识产权等。

2、请求权,是指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请求另一方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权利人不能对权利标的进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请求义务人配合。

3、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形成权是仅凭权利人的意思表示即能使一定的权利义务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4、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抗辩权是对相对人的给付请求予以拒绝的权利,即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扩展资料:

虽然债权人可以依据请求权,要求债务人提供某项给付,但是如果债务人不履行给付,债权人通常就必须通过国家机关的强制执行才能实现其权利。

与请求权相反,在特定情形下,法律允许权利主体对某项法律关系采取单方面的行动,在义务人不履行某项请求权的情况下,必须以强制力来迫使其履行,而在这里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权利主体采取行动不需要另外一个人的参与,这种权利便是形成权。

参考资料:支配权_百度百科请求权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26

支配权,亦称"管领权",是指权利主体所享有的对权利客体直接管领和控制的权利。支配权具有较强的排他性,权利人可以排斥他人行使与自己相同的权利,并可禁止他人非法妨碍自己行使支配其客体的行为,通常只凭权利人自己的行为即可实现。

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请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不作为)的权利。请求权是相对权的典范,即仅仅相对于某个特定的人产生效力。

形成权,指权利人依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消灭的权利。即形成权的行使不需要相对人的同意,只取决于权利人的单方意志。

抗辩权分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上的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1-01

一、支配权

支配权,又称管领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某种客体,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如物权、人格权、身份权、知识产权等。

支配权具有直接支配性,权利人可直接支配和享有特定的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无须义务人的积极行为。支配权客体具有特定性,包括物、权利、知识产品、人格利益、身份利益。支配权具有对世性,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且义务人承担消极不作为的义务,即不侵犯支配权的义务。支配权具有排他性,同一客体上不能存在两个内容不相容的支配权。

二、请求权

请求权,是请求他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其权利主体享有的权利是请求,权利的实现则需要义务主体履行义务。请求权的客体是行为,通过请求他人为给付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权利,因此,请求权对标的物不具有支配性。请求权具有相对性,又称对人权、相对权,其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其效力仅及于当事人之间,不具有排他性。如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占有保护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请求权一般是给付之诉的对象。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债务时,他方得提起给付之诉。

三、形成权

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

如效力待定法律行为中的追认权和撤销权、可撤销法律行为中的撤销权、抵销权、解除权、间接代理中的第三人选择权、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共有物或遗产分割请求权、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继承权或受遗赠权的抛弃等。

四、抗辩权

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拒绝给付的权利。抗辩权具有法定性,抗辩事由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抗辩权具有被动型,抗辩权因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而得以行使,请求权人未提出请求时,不能主动行使。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刘勇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

王莉律师

擅长:劳动工伤

陈娜律师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