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重庆铜梁大旱是哪年

民国年间重庆铜梁大旱是哪年

民国年间重庆铜梁大旱是1936----1937年
导致的原因有:
70年代的1971、1972、1975、1976、1978年伏旱日数均在35天以上。
重庆地形复杂,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致使干旱虽发生频繁,但变化多端。纵观已往记载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干旱的性质:
1、干旱具有周期性。据统计,大旱年集中出现于己16、17、20世纪。19世纪10、40、70、8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伏旱十分严重,如70年代的1971、1972、1975、1976、1978年伏旱日数均在35天以上。即干旱存在多少多少的周期。不能在少旱阶段认为旱象减轻了,抗旱的任务减缓了。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热的事件是增多的趋势,更应加强对抗御高温干旱的应对。
2、干旱具有连锁性。连续几年出现某种大旱的记载较多,以伏旱为例。1814~1815年、1935~1936年、1971~1972年、1975~1976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伏旱;
1959~1961年连续三年出现严重伏旱;
1912~1915年连续四年出现严重伏旱;还有更长的记录。
3、干旱具有持续性。2006年重庆大部地区是伏秋连旱,一些是夏、伏、秋连旱。史料记载的连旱较多,有冬干连春旱,有春旱连夏旱,有伏秋旱连冬干等。1936年伏旱、秋旱、冬干一直持续到1937年的春夏旱,历时300余天;一些地方伏旱又起,,干旱延续到1938年,前后历时两春三秋。2001年重庆是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冬干相连,全年大雨日数不到常年的一半,暴雨日数仅有多年平均的三分之一。2006年从9月5日开始,重庆气温显著下降,高温已解除,但至9月中旬初,雨水并不多。
4、干旱具有区域性。水冲一条沟,旱倒一大片。就重庆而言,西部多夏旱,江津、忠县之间的长江流域及其嘉陵江、乌江沿岸平坝河谷地带多伏旱(伏秋旱),冬干春旱各地都会发生。今年夏天的高温干旱区域明显扩大,据此,需要在继续做好老旱区抗旱工作的同时,加强新旱区抗御高温干旱的认识和准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06
重庆1936年,1937年两年均为大旱。其中1936年6月起至1937年5月才降大雨,历时三百余天。(见《1935~1937年川渝异常旱灾分析》:《干旱气象》2009第12期)
公元1936年,重庆市各地遭遇百年罕见的大旱,田土龟裂,溪沟干涸,农作物严重受损,人畜饮水困难。由于粮食歉收,米价上涨一倍,民不聊生,饥民们吃树皮、草根、白泥甚至争抢饿死之人的尸体。大旱持续时间长,饿死与自杀者仅云阳便有数万人......
  公元1936年,重庆市及巴县、綦江、长寿、江北、合川等八个县大旱,灾情之惨,范围之广,为近百年来所罕见。綦江县为重灾县,江津、江北、合川、潼南、长寿为次重灾县,永川、巴县、荣昌、大足、璧山、铜梁为轻灾县。米价上涨一倍,饥民吃树皮、草根、白泥甚而争食尸体。
  永兴、几子场灾民多食土,白沙因天旱发生抢米事件。北碚七月,持续近两个月干旱,农作物严重受损,对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斗米五元,民不聊生,死者万余人。涪陵春旱、伏秋旱,自秋到冬连月不雨,人畜饮水困难。灾情惨重,为近百年罕见。
1937年6月,四川省因天旱不雨,粮食歉收,导致爆发严重饥荒,灾情蔓延川南十八县,饿殍遍地,怵目惊心。 川民不幸,因旱灾肆虐,草根树皮食尽,因争水而酿成人命,甚至盗尸为粮,举家自尽,处处可见。
第2个回答  2016-06-13
70年代的1971、1972、1975、1976、1978年伏旱日数均在35天以上。
重庆地形复杂,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致使干旱虽发生频繁,但变化多端。纵观已往记载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干旱具有周期性。据统计,大旱年集中出现于己16、17、20世纪。19世纪10、40、70、8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伏旱十分严重,如70年代的1971、1972、1975、1976、1978年伏旱日数均在35天以上。即干旱存在多少多少的周期。不能在少旱阶段认为旱象减轻了,抗旱的任务减缓了。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热的事件是增多的趋势,更应加强对抗御高温干旱的应对。
干旱具有连锁性。连续几年出现某种大旱的记载较多,以伏旱为例。1814~1815年、1935~1936年、1971~1972年、1975~1976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伏旱;1959~1961年连续三年出现严重伏旱;1912~1915年连续四年出现严重伏旱;还有更长的记录。
干旱具有持续性。2006年重庆大部地区是伏秋连旱,一些是夏、伏、秋连旱。史料记载的连旱较多,有冬干连春旱,有春旱连夏旱,有伏秋旱连冬干等。1936年伏旱、秋旱、冬干一直持续到1937年的春夏旱,历时300余天;一些地方伏旱又起,,干旱延续到1938年,前后历时两春三秋。2001年重庆是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冬干相连,全年大雨日数不到常年的一半,暴雨日数仅有多年平均的三分之一。2006年从9月5日开始,重庆气温显著下降,高温已解除,但至9月中旬初,雨水并不多。
干旱具有区域性。水冲一条沟,旱倒一大片。就重庆而言,西部多夏旱,江津、忠县之间的长江流域及其嘉陵江、乌江沿岸平坝河谷地带多伏旱(伏秋旱),冬干春旱各地都会发生。今年夏天的高温干旱区域明显扩大,据此,需要在继续做好老旱区抗旱工作的同时,加强新旱区抗御高温干旱的认识和准备。
第3个回答  2016-06-05
1936----1937年
第4个回答  2016-06-20
1936----19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