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西方古典本体论的详细阐述??

求解西方古典本体论的详细阐述??

摘自“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历史演进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发展”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李勇 “本体论”概念一般认为是由德国人高克兰纽斯于1636年提出,后由沃尔夫和鲍姆加登把它确定下来的。是指关于一般存在的理论,关于世界本质的哲学学说。 一、古代西方哲学本体论的演变历程
  
  虽然本体论概念提出较晚,但关于本体的研究从哲学产生就开始了。泰勒斯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第一人,他的学说和他所开创的米利都学派所致力探讨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亦即世界万物是由什么基本物质构成以及怎样构成的问题。泰勒斯所开创的这种哲学研究范式,深深地影响了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在苏格拉底以前,这种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一直在古希腊哲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虽然这种本体论的形式非常素朴,但它所显示出来的从总体上考察宇宙世界的理论勇气却十分巨大。对于本体论为什么最初在古希腊产生,卢卡奇认为主要是因为“古希腊没有僧侣权力又没有教条式的义务式的神学,所以它能够成为产生本体论的古典国度”。而在当时与古希腊具有同等文明水平,有的甚至还超过古希腊文明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受宗教神学的影响,没有出现这种哲学本体论。虽然它们也探讨世界的本原问题,但毫不例外,它们把它归功于神的创造。这种宗教本体论已经与哲学本体论相去甚远了。
  在苏格拉底之后,由于城邦危机,这种对宇宙本源问题的探讨已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道德问题成了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道德哲学关注人以及人的实践是否正确的问题。柏拉图是古希腊的第一位道德哲学家,他“是第一位回答了在正在解体的城邦中‘做什么’的问题的哲学家”。为了使他所提出的道德假设获得一种必然的保证,柏拉图提出了一种本体论。这种本体论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宇宙一元论已大不相同。它是一种二元论的本体论。柏拉图将宇宙世界一分为二,一个是理念王国,另一个是现象世界。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王国是真实的,而现象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虚幻的投影罢了。这种彼岸与此岸的分别,已开始与宗教的神学本体论同流了。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本体”概念,并作了专门的考察。尽管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与他的老师柏拉图大不相同,但他仍然继承了柏拉图哲学的这种二元论性质。亚里士多德不满意于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四因是指: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在解释具体事物时,亚里士多德往往把目的因和动力因归结为形式因。于是,具体事物就被归结成了形式与质料的统一,其中形式是积极能动的因素,质料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发展就是由质料向形式转化的过程。在这种转化的过程当中,万事万物被排成了一个等级阶梯系统。在这个阶梯最底层是完全没有形式的“纯质料”,其最高层则是不含有任何质料的“纯形式”其实也就是上帝。这样,亚里士多德就把他从前门赶出去的柏拉图的理念又从后门迎了进来。只有伊壁鸠鲁的哲学同这种二元论本体论实行了决裂,伊壁鸠鲁的“无情的批判性的唯物主义粉碎了所有两个世界的本体论”。伊壁鸠鲁把人的生活的意义、道德问题作为他的哲学的主题,但与其他道德哲学家不同,伊壁鸠鲁认为只有死亡以及如何死亡才是哲学的唯一课题,除此之外的一切对人来说都毫无意义。伊壁鸠鲁的这种建立在人的生物性存在(肉体存在)基础之上的道德哲学,彻底否定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某种最终的远离尘世的彼岸精神实体的观点,提出了人的生活意义就在于人的世俗生活、人的肉体生活之中。但伊壁鸠鲁的哲学并没有撼动二元论本体论在哲学上的统治地位。随着基督教哲学的兴起,这种二元论本体论发展到了极致。
  
  二、近代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发展进程
  
  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研究自然、发展科学的呼声越来越高。科学发现对基督教的自然观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在科学发展和资产阶级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一种新的本体论开始形成并日益发展,这就是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哲学。“从霍布斯到爱尔维修,从斯宾诺莎到狄德罗,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全部遗产,把新的本体论贯彻始终。”但同时,由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及其对封建贵族的妥协,一种否定本体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也迅速发展起来。他们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有贝克莱和康德。在资产阶级哲学内部这两骰思潮的较量中,唯物主义哲学显得越来越难以支撑,而唯心主义哲学作为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哲学,热衷于与宗教神学的妥协,“它们在一种纯粹的,持久坚定的反本体论的认识论方向上深化了它”。
  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运动中,本体论的发展又经历着另一种变化。康德虽然在认识论上否定了本体论,但他对本体论的否定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他的道德实践已经变成了本体论的东西。在费希特的哲学中,这种道德实践的原则成了真正现实的 理性的地位,这种非理性否认世界的矛盾性,并且试图寻找一条回归过去,即回到一种所谓的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