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后宫,皇帝的女人分为八个级别,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和答应。
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
这个贵人、常在、答应属于低品阶妃嫔,她们一般不会参加各种祭奠礼仪,和亲王福晋见面机会很少,也就不存在谁向谁行礼问题。地位当然不能和亲王嫡福晋相比。
福晋是满族特色称呼,福晋的意思为“夫人”,主要是清朝皇室贵族妇女封号,正妻称为“嫡福晋”,侧室称为“侧福晋”。
清制规定嫡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侧福晋冠服比嫡福晋降一等。
亲王嫡福晋属于外命妇,而皇帝妃嫔属于内命妇。嫡福晋的等级和妃嫔以上品阶才具有可比性。因为妃嫔以上才是高等妃嫔,会参加一些重要场合活动。
查阅了相关史料,我们会发现,如果要比较亲王福晋跟内命妇(皇帝的妃嫔)们的地位高低,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亲王与皇帝的辈分
若亲王是皇帝的直系长辈,那么皇帝的妃嫔们都算作亲王福晋的晚辈,皇上都得敬其三分,何况是其他后妃。
还有一种情况是亲王的福晋本身的地位就比较高,也不需要向皇帝的妃、嫔先行礼,甚至还要反过来,皇帝的妃、嫔们还要先向亲王的福晋行礼。
比如当亲王嫡福晋的身份是固伦大长公主,也就是前任皇帝的姐妹,现任皇帝的姑姑辈的话,她与现任皇帝妃、嫔们地位的高低就另当别论了,作为长辈,而且还是固伦大长公主,见皇帝和皇后都不用行大礼的,见了级别低很多的妃嫔就更不需要先行礼了。
无关辈分
除去皇帝与皇后,其他妃嫔与亲王福晋皆是臣子,福晋地位要比不上妃嫔,毕竟妃嫔代表的是皇权,在清康熙以后,封建等级制度已经很完善,君臣尊卑之分很严格。
(一)而且根据她们的冠服和一些礼仪制度也可以窥见一二。
根据《大清会典事例》的记载,清代对于后宫妃嫔和皇族命妇的服饰穿戴有着明确要求,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款式数量:皇太后以下,至“嫔”的朝服分为冬朝服三种、夏朝服两种;而自皇子福晋以下的亲王福晋、亲王世子福晋等则自拥有冬朝服一种、夏朝服一种。
(2)服饰颜色:贵妃、妃用金黄色;而嫔、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等则只能用香色。
(3)朝冠装饰:贵妃、妃、嫔的两条垂绦,金黄色,末端装饰宝石;而皇子福晋和亲王福晋的两条垂绦,末端装饰仅装饰珊瑚。
(4)朝褂祥纹:妃、嫔的朝褂有三种,一种绣有立龙、行龙;一种绣有正龙、行龙;一种仅绣有立龙。而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朝褂只有一种,且只绣有行龙。
从服饰上的四种明确差别,能够得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结论,那就是亲王福晋较之皇帝的“妃”、“嫔”,地位明显不如。
(二)、礼节上的明显区别
《清史稿·礼节志》中,通过诸多庆典、节日的站位、礼节描述上,也能大致看出地位高低。
(1)和皇子福晋的对比:
成年皇子成婚后,要在次日带领福晋入后宫请安,“见所出妃嫔,皇子二跪六拜,福晋四肃二跪二拜”。也就是说,地位较亲王福晋要高的皇子福晋,也要向“妃”、“嫔”行礼。所以,亲王福晋的地位要低于“妃”、“嫔”。
(2)和公主的比对:
在《清史稿》对于重大庆典的描述中,一般采用“公主、福晋、命妇”的记载顺序,而且在皇后丧仪中有着“公主率近支王福晋集储秀宫,诸王福晋及命妇集东华门外,咸丧服跪迎梓宫”的明确说明。再加上,顺治年间“定固伦公主丧视亲王福晋”的明确规定,可以得出结论:亲王福晋较之固伦公主的地位同等或者较低。
而在册封公主时,公主不但要向皇帝、皇后行礼,还必须“次诣诸妃、嫔前,各四肃二跪二叩”,才能还府。也就是说,在礼制上,“妃”、“嫔”的地位要高于公主,当然也高于亲王福晋。
(3)“妃”、“嫔”册封礼上的比对:
根据《清史稿·嘉礼志》的记载,后宫“妃”、“嫔”册封典礼完成以后,诸妃要率公主、福晋、命妇去拜见帝后,六肃三跪三叩,妃前则行四肃二跪二叩,妃等相对各二肃一跪一叩”。也就是说,在册封典礼上,亲王福晋只是跟从“妃”、“嫔”的陪同角色,地位自然明显不如。
总结一下:
如果辈分高的亲王,亲王嫡福晋不需要向妃嫔行礼,如果没有辈分,则需要向皇帝的妃、嫔们先行礼,对于贵人以下级别的,则不需要先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