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和“丞相”有什么联系?二者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东汉时无丞相,献帝时置丞相。太尉,司空属于三公,分化了丞相的权力。
汉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是旨在分散丞相权力的一项措施。丞相、御史被分割为三,三公实际上是三个宰辅。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为最尊。

东汉,只是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一个人只掌军权,一个人就掌财政,另一个人就只负责政治

在过往的漫漫如江河的历史历来都一直都被一代代的人们所探讨,而历史之中最大的一个探讨的重点,又或者说是难点,就在于探究其历史人物的心理。自古以来,不论是赵高为什么要搞扶苏,还是韩信为什么要造反,这些历史谜团一直以来都是被后世所经常拿来谈论,但是这样的谈论一直以来也没有一个被确定出来的答案。而同样的问题,在三国当中也是有着不少,而其中的最被后世之人所关注的问题就是曹操的一个“初心”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疑惑,那就是纵观曹操的一生,他的官职一直在提升,其身份也是越来越尊贵,那么——从司空到丞相,又从丞相到魏王,曹操在最后究竟有没有改变初心?

其实这个问题要从曹操的青年时代开始说起,曹操在青年之时就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也是一个很有魄力和胆量的人,其实在他和董卓的初次交锋之时,就可以看得出来曹操的初心。当时的曹操和很多的人一样,十分的看不惯董卓,把董卓当作是一个大反贼。有一次他到王允家做客,当时在座的还有太尉杨俊和孔融,另外还有一个伏完,也就是当时的公认的儒学大家,也是后来汉献帝的老丈人。就这四个人,在喝了酒之后,就在王允的家中,这四个人就对当世的天下局势慷慨其词,都纷纷表示对董卓的无比的痛恨,于是这四个人便共同结盟为“反董联盟”,并且发誓为汉室流干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而后大家就都知道了,曹操胆识过人,独自一人跑去想要刺杀董卓,可惜刺杀并没有成功。但是从这里还是可以看的出来,当时的曹操纵使身份和地位都不是很高,在王允的府中曹操也是名气最低下的那个,王允邀请曹操的原因也是因为想要利用曹操武将的身份去对付董卓。而当时的曹操毕竟还是很年轻的,就算是做事狠了一点(逃避董卓追杀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就把别人一家人给杀了),但是当时的城府还是比较浅的,所以在王允的府中所说的为汉室流干自己的最后一滴血这种话,孔融这些人都有可能是做做样子,而曹操绝对是真心的。

而曹操和汉室的第一次的碰撞其实就是在许昌城外迎接刘协的时候,而实际上当时的曹操在迎接天子的时候十分的恭敬,没有一点点的不敬之言行,而在这一点上,就连刚刚进入许都的刘协也是表示“这个曹操还不错”。而司空这个职位其实也是刘协自己自愿安排给曹操的,并没有被曹操所胁迫。但是在实际的权力上,曹操就从来没有给过刘协真正的皇帝之权,不论是治国之政,还是军事方面的事物,曹操都是一只手给独揽了,从来没有让刘协这个皇帝插过手。而这其实也不能说当时的曹操就对汉室有什么想法,因为许都本来就是曹操的地盘,所有的政治上和打仗上面的东西都是曹操在负责,不可能说皇帝一来就要将这些自己原本的家当都给皇帝了,更何况这个皇帝其实也是志大才疏,没有什么能力,更没有什么功绩,曹操手底下的人就从来没有服过天子。

而后来曹操的身份晋升为丞相之后,其权力变得空前的大,而这里其实就有一点需要注意,虽然在史书之上说是汉献帝主动给曹操授予的丞相之位,但其实肯定不是这样的。因为丞相之位,整个东汉都没有设立过,因为自从出了王莽的事情之后,汉室的皇帝就都知道,丞相之位位高权重,有总管全体百官的权力,这样的职位,东汉皇帝是绝对不会给的。而刘协却如此“随意”的给了曹操,这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而如果非要从中揣测曹操的心理的话,那也不能说他当时就对汉室有什么想法,很有可能的就是曹操的欲望变大的,他想要位极人臣。想要出将入相。而其实这样的想法也没有问题,因为这其实也不过是追求进步的一种方式而已。

但是小编认为,曹操的初心到最后是肯定改变了的,最开始的他只不过是想要维护汉室,成就功名,但是直到他最后被封为魏王之后,他的欲望就到达了一个顶峰,其想法也不止是维护汉室那么简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汉武帝定制,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  职能:第一,管理国家军赋  第二,组织服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和演习  第三,负责执行军事法律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职能:  从理论上讲,太尉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与另外两公平级。但事实上,行政的领导靠丞相和御史大夫,军事事务的指挥则委派给级别较低的军官。九卿所负的职责有相当大的差异。太常的任务是掌管国家的宗教祭祀;他的下属有星象、占卜、音乐等方面的专家。其中的一个官署保存皇帝活动的记录,从它那里后来产生了国家负责修史的责任。太常还负责接收和考核担任官职的候选人。  
丞相(也称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职能:  丞相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丞相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丞相派属官前往镇压;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承担一定的责任;全国的计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西汉时御史大夫辅佐丞相,,职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务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处置。  
相国等同于丞相。
第2个回答  2020-10-17
宰相的区bai别在于概念、du官用时代和内涵有所不同。
(一)概念zhi不同。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dao最高官员的通称。《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宰相是一种“通称”,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辅助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而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官职,是宰相制度中具体的一个官职名称之一。
(二)官任用名时代不同。据《韩非子·显学》记载“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宰相制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实施,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而最先开始使用丞相之名是在秦武王二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三)内涵不同。丞相只是最高官职的一个称呼,而宰相是最高官职的通称,丞相可以成为宰相,而宰相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宰相的正式官名也在不断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