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孙瓒会将武艺高强的赵云让给刘备?

如题所述

赵云是三国里一个很受欢迎的人物,他武艺高强,智勇双全,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政治头脑与大局观,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物。我这么说并不仅仅是基于演义中对赵云的种种褒美,正史记载中的赵云,虽然没有演义描写的那样传奇,但演义中所写的事情基本上都有迹可循。

而赵云最初是在公孙瓒手下当将领的,对于赵云这么有能力的人,为何公孙瓒会让他跟随刘备?这个问题还要从《三国志》原文以及裴松之注引的《云别传》中来寻找答案。根据史书记载,赵云是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被郡里推举,率领乡勇民兵,投奔到公孙瓒的麾下。公孙瓒在幽州,当时正和冀州的袁绍对峙相持,由于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在朝野都很有人望,因此在招揽人才方面公孙瓒很吃亏。


这时赵云领兵来投,让公孙瓒既意外又高兴,一时得意忘形和赵云开起了玩笑,问他:“你是冀州人,为什么不去投奔袁绍,反而来幽州投奔我?”我猜测公孙瓒的本意应该是想听到赵云拍拍马屁,说点类似于“名公天下闻名,故特来投奔麾下”的话。结果赵云一点没惯着公孙瓒,直接打脸回道:“现在天下大乱,我也不明白谁对谁错,百姓生活艰难,我们冀州人私下议论,你们幽州这施行的是仁政,因此前来投奔,并不是觉得将军你有多强,袁绍有多差。”(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一下,公孙瓒负责的只是幽州的军事工作,幽州的仁政跟他完全没关系,完全是幽州牧刘虞做出的成绩,相反,公孙瓒在幽州有嗜杀的名声,跟“仁”这个字一点不沾边。此外幽州政军之间不睦,公孙瓒和刘虞政见不同矛盾很深,后面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最终公孙瓒击败了刘虞并将其杀害。

赵云来投的时候,虽然还没发展到互相攻打,但至少已经彼此看不上了。赵云当面称赞幽州的仁政,并以此作为投奔幽州的理由,基本上就是指着和尚骂秃驴了,完全是在当面打公孙瓒的脸。因此我猜测公孙瓒应该在第一面的时候就不喜欢赵云了。后面刘备也来投奔,公孙瓒安排刘备去青州田楷那里抵抗袁绍,直接借着这个机会把打自己脸的赵云打发到刘备那掌管骑兵了。虽然赵云暂时跟随刘备,但他俩毕竟都属于公孙瓒的部下,之后赵云借口给哥哥奔丧,直接脱离了公孙瓒集团,公孙瓒也并未挽留,正好讨厌的人走了。赵云临走前和刘备相约以后再见,后面公孙瓒兵败身死,刘备被曹操击败投奔了袁绍,和赵云在邺城再次相会,终于这一对君臣在一起了。



可以说,公孙瓒对于赵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但后面并没有直接让他跟随刘备,只是安排他离自己远远地辅助刘备,而不是辅佐,因此后面赵云并没有直接成为刘备的属下,而是先脱离了公孙瓒,好几年后才正式成为了刘备的臣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9
为什么公孙瓒会将武艺高强的赵云让给刘备?

三国乱世名将辈出,熟读三国的朋友必定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猛将耳熟能详了。若是提起来三国中武力最强人品最好的名将,自然非赵云莫属。赵云自从出山以后身经百战未尝败绩,尤其是跟随刘备之后南征北战屡立奇功,实在是一名骁勇善战的猛将,同时其忠肝义胆也是举世罕见。值得注意的是,赵云并非一开始就是刘备的部将,而是投靠在公孙瓒帐下效力,这样一员猛将,公孙瓒为何轻易就答应将其让给刘备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观点不一,有的人认为赵云刚出山就投靠了公孙瓒并没有太过显著的战绩,才能并不明显,直到投靠刘备之后才有了发挥才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这个时候的赵云虽然没有过多的战功,但是已经显示出了自己非同常人的特别之处,比如以下三点。

第一就是赵云最开始投靠公孙瓒之时并非单枪匹马,而是带领很多家乡之人一同前往。根据三国志记载,赵云身长八尺英姿雄伟,能力出众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并且被推举为当地头领,带领这些人一起投靠公孙瓒。跟随赵云前去的人中既有官吏和将士,也有商人和平民,能够得到这些人的敬重,足可见赵云是很有号召力的,足可见其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

第二就是公孙瓒得知赵云前来投靠之时的表现。公孙瓒见到赵云之后对其进行询问道,我听说你们那里的人都归顺袁绍了,为何只有你赶来投靠我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公孙瓒认为赵云的举动确实不同常人,才会注意到此人。

第三则是刘备看到赵云之后的表现。众所周知刘备是一个很有眼光的君主,他在投靠公孙瓒期间一眼就发现了赵云不同寻常,并且与其交往甚密。刘备经过短暂的接触就能看出赵云能力出众,公孙瓒作为他的上司不可能完全不知道,为何却并不重视赵云呢?其实原因并不简单。


首先就是公孙瓒向来自负,不是一位善于招贤纳士的君主,在对待赵云的态度上不够重视。赵云带着乡里人前来投靠公孙瓒,公孙瓒却以一种非常高的姿态询问他是如何迷途知返,从这件事情上面也可以看出公孙瓒内心有着很强的优越感。



其次就是赵云的性格虽然比较随和,但是像他这么有才能的人自然非常有傲骨,必定不会巴结公孙瓒。赵云之所以投靠公孙瓒并非是因为看中他的实力和威望,而是认为公孙瓒抵御外族征讨黄巾军,是一个维护国家稳定保证百姓安居乐业的英明之主。然而,事实上公孙瓒并非是一位仁义君主,经常率领部下劫掠百姓胡作非为,赵云对此自然心生不满,两人必定不能走到一起。



综合上面几点因素来看,赵云虽然有能力但是却和公孙瓒非常不合,公孙瓒自然也无法对其加以信任和重用,将他让给刘备还能赚得一份人情,何乐而不为呢?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第2个回答  2021-01-18

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中,赵云可以说是一个妇孺皆知,而且深受喜爱的武将。这不仅是因为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更因为赵云作为一位武将,拥有出色的战绩。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么厉害的赵云,一开始并不是刘备的手下,而是跟随在公孙瓒这位诸侯麾下。东汉末年,诸侯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并最终跟随了刘备。那么,问题来了,赵云乃是一员猛将,公孙瓒为何不重用,反而放任其跟随刘备呢?

首先,严格来说,公孙瓒并没有直接放赵云去跟随刘备。《云别传》中记载:时先主亦依托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在东汉末年,刘备虽然拥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但是,因为没有根基,只能选择依附于公孙瓒。

在此基础上,刘备和赵云结识,两人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此之后,《云别传》中记载: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在东汉末年,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公孙瓒之所以放赵云走,是因为赵云的兄长过世,需要赵云回去处理兄长的后事,在以孝治国的汉朝时期,这是非常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基于此,公孙瓒自然没有拒绝赵云的借口,只能让赵云离开。对此,刘备因为和赵云交往密切,知道赵云一旦离开公孙瓒,应该就不会再次回来,所以才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不过,赵云也表示:“终不背德也。”也即此时的赵云,自然不能立刻跟随刘备,否则在道义上实在说不过去了。对于赵云来说,之所以要离开公孙瓒,除了兄长过世之外,显然也是因为其没有受到公孙瓒的重用。

东汉末年,诸侯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但是,就公孙瓒来说,却没有给赵云安排什么职务,也即此时的赵云,空有一身武艺,却没有一个施展自身才华的大舞台。而这,无疑是让人苦闷的。

根据陈寿在《三国志·赵云传》中的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东汉末年,公孙瓒邀请刘备前来协助自己,以此共同对抗袁绍等势力。在刘备到来之后,发现了赵云这位人才,让赵云为自己掌管骑兵。换而言之,在此之前,公孙瓒根本没有给赵云安排多高的职务。如果不是刘备到来,赵云很可能就在公孙瓒麾下泯然于众人了。

基于此,赵云自然愿意跟随刘备,为刘备鞍前马后。当然,此时的刘备,正依附于公孙瓒,赵云显然不能背叛公孙瓒来投靠刘备的,这是违背道义的。在回到家乡,处理兄长的后事之后,赵云和刘备长达数年失去了彼此的音信。

最后,在这数年时间中,东汉末年的诸侯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对于刘备来说,一度握有徐州,成为一方诸侯。至于公孙瓒,则公元199年被袁绍打败,在消灭公孙瓒之后,袁绍成为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到邺城见到刘备,自此之后,赵云一路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为蜀汉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综上,公孙瓒缺乏识人用人的眼光和能力,导致其没有重用赵云这位人才。加上赵云为人低调,所以没有得到公孙瓒的重用。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公元200年和刘备再次相遇之后,赵云在刘备势力的地位,已经能够和关羽、张飞相提并论了。在此基础上,赵云得以成为蜀汉独当一面的武将,以此在历史上留下诸多耀眼的战绩。

第3个回答  2021-01-09

在汉末三分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中,涌现出各色各样的人物,在刚直不阿的忠臣,舍生忘死的猛将,有睥睨天下的枭雄,气贯云霄的义士,有心机深长的智者,口若悬河的说客,而像公孙瓒这种充满人性的人物却很少。 

公孙瓒这个人性情忠厚,不善长作伪,也从来不以阴谋诡计去陷害别人,他性情很率真,人家称他一声“大哥”,他就高兴,掏心掏肺地负起“大哥”的责任来,帮助别人,扶危解难。

刘备和公孙瓒曾经一同在卢植老师的门下读过几天书,算有同窗之谊。桃园结义后,三兄弟组织起几百人马,为朝廷出力,四处镇压黄巾军,参加了许多战役,立下汗马功劳。

但由于三兄弟出身卑微,在朝中没有后台,官场上缺少关系,他们立下的功劳就被埋没了。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你再有本事,再有成绩,也得有人“度”你才行,没人“度”你,你就永远出不了头。

公孙瓒因剿匪有功,被召入京论功受封,有了直接面对圣上的机会。公孙瓒就向皇帝历数刘备的功绩,向朝廷推荐,建议重用。朝廷给了公孙瓒面子,封了刘备一个小官职。

作为一个同学来说,公孙瓒很够意思了。咱们检点一下自己,咱们应该也有不少同学,你帮助和扶持过几个你的同学?你又有几个同学曾经帮助和扶持过你?

董卓率西凉兵马入京,跋扈专权,擅杀忠臣,私行废立,激起众怒。十八路诸侯会盟,兴兵讨董,公孙瓒的实力比较强,兵马众多,也收到邀请函。 

公孙瓒率领人马前去会盟,途中遇到了刘备三兄弟。他注意到了关羽和张飞,得知二人随着刘备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却只能充当最低阶的马弓手和步弓手,公孙瓒为关张二人感到不公平,感叹:“如此可谓埋没英雄!”

公孙瓒这个人没有什么架子,从来不以出身论高低,地位阶层去看待别人。不但愿意扶持刘备,就算是关张这样的普通士兵,他也愿意关心和扶持,这是公孙瓒的闪光之处。

参加会盟这是个机会,交际的都是各方诸侯高层人士,还有可能会立下战功,建立威望,公孙瓒就想趁这个机会拉刘备兄弟一把,就带着他们一齐去参加盟军。 

到了会盟地点,和众诸侯相见,公孙瓒向袁绍推介刘备:“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把刘备介绍给大家,强调刘备的功劳和高贵的血统――汉室宗亲。这样的话,就是冲着公孙瓒的面子,大家也接了刘备,使刘邦以平起平坐的身份也成为了会盟诸侯的一员,坐于末位。

肯于利用自己的关系和面子,为别人铺路,扶持别人上进,给朋友一个机会,这就是公孙瓒的优点。

不但扶持兄弟,公孙瓒还愿意给最底层的小弟一个机会。

华雄率兵来战,斩鲍忠,败孙坚,杀祖茂,斩俞涉,刀劈潘凤,连败盟军数阵。诸侯们穷于应对,无人敢战,关羽自告奋勇,请命出战。袁绍问关羽身份,公孙瓒连忙站出来抬高关羽:“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袁绍又问关羽的职务。公孙瓒仍然强调,这是我小弟刘备的人:“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让大的能给个面子。

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刘备兄弟在诸侯中也建立了威信。

虎牢关一战,吕布打得十八路诸侯落花流水,士气不振。而公孙瓒亲自挥槊上阵,与吕布单挑。公孙瓒的武艺虽然并不算高强,但为了提振士气,他是唯一一个敢于身自搏战、冲锋在前的诸侯级别人物,有做大哥的担当。

诸侯们各怀异心,互相拆台,甚至还彼此攻击,导致会盟破裂。公孙瓒看到刘备兄弟势单力薄,怕别人对他们不利,就将刘备安排在他的地盘上,庇护他们,还任命刘备,使其拥有了初步的管理地方的军政权力。

由于公孙瓒这种乐于帮助别人,扶危救困的性情,当孔融、陶谦遇到敌人围困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公孙瓒求救。

曹操打着为父报仇的大旗,全军缟素,围困徐州。陶谦求援,刘备想去相救,向公孙瓒借兵。公孙瓒先是为刘备考虑,觉得刘备为此得罪了兵强势力大的曹操不划算。但刘备坚决要去,公孙瓒就尽力支持他,借给刘备两千兵马,又把麾下第一猛将赵云借与刘备同行。

赵云的武艺高强,这是公孙瓒的王牌猛将。刘备早想收为己用,但以此时的实力还不适合挖墙角,所以只能感情拉拢。

刘备率兵来援徐州,下书曹操,建议双方罢兵。曹操可以不在乎刘备,但他看到刘备所率的援军中有公孙瓒的旗帜,曹操就要掂量一下了。公孙瓒这两千人马不多,但这代表公孙瓒的立场,如果双方刀兵相见,公孙瓒的人马有所损伤,以公孙瓒有仇当下就要报的火爆脾气,那是决不肯吃亏的。

所以说,徐州能够解围,真正起作用的是公孙瓒援军大营中飘扬的那一面旗帜。

曹操退兵,刘备的名气嗖一下就窜起来了,威震天下。后来又通过巧妙操作,刘备兵不血刃,名正言顺地取下了徐州。 

公孙瓒这个人很勇敢,性情率真,又太过自信,但不善机谋,眼光短浅,逞一时之勇,最终败于袁绍之手。而他的性情又太过刚烈,缺乏刘备那种能曲能伸的韧性,不愿委屈自己投附他人篱下,宁可自焚也不愿逃跑,最终兵败身死。

公孙瓒就像一个憨憨的大哥,愿意扶持别人,救危解难,但他却没有什么心机,从来不提防别人的暗算。他从来没有瞧不起别人,没有傲心,却有傲骨,不愿意委屈别人,更不会委屈自己。

过分刚直的脊骨,宁折不弯,导致了公孙瓒一败即死,能成为一方之诸侯,却难以成为天下的王者。

在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如董卓,横行跋扈;有的如刘备,谦谦君子;有的如曹操,诡谲多谋;有的如袁术,不自量力…… 

我们也会遇到公孙瓒这样的大哥,在你陷入困境中愿意拉你一把,在你艰辛跋涉时,愿意扶你一程。

如果你也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千万别忘了那个曾经帮助过你,扶持过你,送你一程的公孙大哥。

第4个回答  2021-01-18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武艺高强,追随刘备后,其不仅曾参于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等,而且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刘备的信任,而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不仅可谓是一个完美的形象,而且其武艺高强,则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为五虎上将。

      然赵云虽然为蜀汉名将,但是他原本在公孙瓒帐下效力,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而赵云虽然勇猛过人,但是当刘备向公孙瓒借赵云之时,公孙瓒却很痛快地答应了。从而赵云得以和刘备深交,并且后来追随于刘备。

       首先,赵云虽然勇猛,但是公孙瓒本身也有一定的武艺,在公孙瓒心中,赵云终究是一个武将,换句话说,公孙瓒对赵云并非特别的重用。以至于觉得把赵云借给刘备也无不可的。

       其次,公孙瓒和刘备曾一起共师事于卢植,也就是说公孙瓒和刘备是同窗的关系,并且他们的关系还颇为不错。如此既然关系不错的刘备向公孙瓒借取赵云时,公孙瓒就很痛快地答应了。最后,刘备虽然后来得以建立蜀汉政权,和曹魏、东吴鼎足三分,但是早期的刘备却颇为落魄,曾数败于人,以至于刘备多次依附于他人,比如陶谦、袁绍、曹操、刘表等。

       当然,刘备和公孙瓒曾为同窗,公孙瓒又是割据势力诸侯之一,所以刘备在落魄时还是曾依附过公孙瓒的。刘备在依附于公孙瓒时,得以和赵云相识相交。而那时刘备依附公孙瓒,后来公孙瓒派刘备带兵抗敌,这时刘备就向公孙瓒借取赵云,这可以说是为公孙瓒效力,所以公孙瓒就答应了此事。从而赵云得以随刘备出兵。

       当然,这时赵云还并没有正式的依附于刘备。是后来赵云感觉公孙瓒并非明主,而刘备才是赵云心中的明主,当赵云之兄去世时,赵云就以此向公孙瓒请求离开回乡。后来当公孙瓒和袁绍相战时兵败而死。

        而赵云则几经流转之下,最终正式追随刘备。赵云虽然没有关羽、张飞追随刘备的时间早,但是赵云为人谨慎、处事得当、对刘备忠心耿耿,故而他也是受到刘备信任的,并且得以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