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发生在2世纪下半叶的党锢之祸,对东汉王朝的灭亡有很大影响?

如题所述

因为党锢之祸让很多人失去了晋升途径,那些有才能却无法在仕途上一展才华的人,只好另辟新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党锢之祸的具体情况。

第一次党锢之祸。

在公元166年,当时一个有名的术士张成,是宦官们的座上宾,从听到的朝廷消息处推测,近期朝廷将会颁布大赦天下的命令。于是,他就教唆他的儿子去杀死了自己的仇人。

当时身为司隶校尉的李膺正好负责审理这个案件,没想到这期间朝廷大赦天下的命令果然下达了。

既然朝廷要大赦天下,那么张成的儿子也应该被释放。但是,李膺是当时有名的清流名士,平时就痛恨宦官,认为正是宦官专权才让政治黑暗。

想到这里,李膺气不打一处来,丝毫不顾及朝廷的命令,坚决地杀死了这个杀人犯。

结果,这可彻底得罪了宦官集团,张成让门徒们上书皇帝,状告李膺无视朝廷政令,擅自杀人。

除此之外,还控告李膺等人结党营私、和太学生互相勾结等罪状。

其实,汉桓帝早就对李膺等清流名士批判朝廷的行为非常不满,如今又把朝廷的大赦令放在一边不管,汉桓帝毫不犹豫地下令把李膺抓了起来。

除李膺被抓外,汉桓帝下令大范围搜捕清流名士,大量的清流名士锒铛入狱。

后来,在窦武等人求情下,汉桓帝没有大开杀戒,但对这些人做出了严厉的惩罚,不让他们做官。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

汉桓帝去世后,年仅13岁的刘宏即位,就是历史上的汉灵帝。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的即位,新的外戚也得到重用。窦太后的父亲窦武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重臣。

而窦武也是清流派名士,外戚加清流名士的身份,让他的地位更加巩固,也让清流派名士“蠢蠢欲动”。

他们为第一次党锢之祸中的清流名士想方设法的翻案,并打算清理所有的宦官。这一幕,和东汉末年何进打算诛杀十常侍是何其的相似。

清流名士这种不分青红皂白、打算彻底清除宦官队伍的冲动,把宦官们逼上了绝路,逼迫他们抱成团。

为了生存,宦官们先下手为强,他们软禁窦太后,又把汉灵帝挟持,以皇帝和太后的名义下诏平乱。

仓促之间,窦武召集北军的五校尉去应战。但是,当这些士兵真的和皇帝的羽林军相遇后,他们胆怯了,这可是攻打皇帝的军队啊,弄不好要灭九族的。

不少士卒裹足不前,很快就纷纷倒戈,窦武很快就失败了,面对这一突然情况,他不知所措,被迫自杀。

窦武死后,宦官集团对清流名士迅速展开了大清洗,大量的清流名士被抓,并借机把不少不是清流名士的政敌也划入其中。

这一次,可没有人再给他们说清,受牵连锒铛入狱的人不计其数,被杀、被流放的多达六七百人。

相比于第一次党锢之祸,这一次更加残酷,大量官员直接被杀。

清流名士的政治前途被阉割,不再为朝廷用命。

宦官集团为了防止清流名士再度崛起,借皇帝的名义对他们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惩罚。

除了清流名士本人被杀、不得做官外,清流名士五服之内的所有亲属也不得做官,甚至他们的门生故吏也不得做官。

汉灵帝加冠后大赦天下,但是被处罚的党人却不在赦免之列。

这可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意味着朝廷直接阉割了这些人和他们子孙的政治前途,朝廷直接否决了他们。

既然朝廷不再允许他们效力,他们只好另辟他径,这可是一支非常不稳定的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

你不看看清流名士都是些什么人?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啊,你毁了读书人的前途,他们很可能就会毁了你的统治。

结果,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东汉王朝终于走向崩溃,昔日的清流名士投奔于各地的割据势力,东汉王朝再也无力回天。

可见,2世纪下半叶的党锢之祸,早已为东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31
因为他们的存在导致了王朝的灭亡,导致了王朝的实力快速的下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王朝的灭亡,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第2个回答  2021-10-31
因为当时这场战争,严重削弱了东汉王朝的国力,而且耗费了大量的物资、人力、军力,也给当时的东汉百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战争让百姓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对当时的政权统治者丧失了信心,也让东汉王朝的统治者失去了民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次战争也让对手有了可乘之机,迅速扩张领土,为东汉王朝的灭亡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3个回答  2021-10-31
因为这场战争让国家的势力变得非常的弱,有很多的势力崛起了,间接的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