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豆瓣评分10.0的电影

如题所述

1.玛丽和马克思
这部电影让很多人看得嚎啕大哭,也有很多的人觉得很平静,就像我们有很多话要说最后却选择沉默的那种感觉。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两位笔友之间的非常简单的故事。
44岁的马克思是一个住在嘈杂纽约城的犹太人,患有自闭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欢看“诺布利特”动画片及吃巧克力。他迫于生活压力,总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总感到孤独。
某一天他收到了陌生小女孩玛丽寄自澳洲的信,上面还附了一根他很喜欢的樱桃巧克力棒。马克思回信后,二人成为了笔友。
之后,两个人跨越了两个大洲,持续20年通讯。
这份笔友之间的友谊随着一封接着一封的书信,就这么保留了下来。
影片把观众带入了一场关于友情、自我和对自我的剖析之旅,向人展示了两个人的精神世界、诉说了人类的本源。
影片用稚拙的黏土动画来表达了很多沉重的话题:自杀、酗酒、死亡、性和精神疾病,似乎处处透露着有些怪诞的黑色幽默,但又让人感受得到人性的温暖和朴实交流带来的感动。
2.我们俩
冬天,在某个四合院孤孤单单生活的老太迎来一个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
女孩想租老太离学校很近的房子,但嫌老太要价太高,老太一脸爱住不住的表情坚决不降价。
女孩无奈租了下来,两人开始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主客生活。
无论是安装电话、缴纳电话费,还是点电炉、借用电冰箱,女孩都觉得老太在处处算计她,心里十分委屈,老太看她,也是一百个不顺眼。
但日久生情,两人渐渐成了彼此的依靠。
日子溜过春天、夏天,老太眼见女孩生活尤其恋爱中的喜怒哀乐,她晚年的孤独因为有女孩的陪伴冲淡了不少。
3.桃姐
于平淡中见哲思,见天地,见众生。着眼市井人物的生活,没有喧嚣的浮躁,没有激烈的欲望,没有强烈的市侩气,流淌着对生活理智多过情感的宣泄。没有很浓郁的视觉冲突,却是耐人咀嚼的回味。
《桃姐》以人名命名影片,不是传记胜似传记。在许鞍华镜头里的桃姐是衰老和迟缓的,这是所有人近古稀的状态。
桃姐是一名佣人,在六十多年漫长的保姆职业生涯中,桃姐虽然有人追求,但没有决然离开,而是照顾主人罗杰一家三代。桃姐一心一意融入到梁家,她就是他们家的一员。
最后,已经重病的桃姐唯有住到养老院,可能她认为这是一个保姆的最终归宿,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梁家留给了她养老的住房,罗杰还像一个负责任的儿子一样有空就来照看她,关切的嘘寒问暖。
该片的意义所在讲述的是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孤独和无助,影片表现了很多亲情失守的老年人,但对于桃姐来说,所有这一切并不是重点,因为她的“干儿子”罗杰一直在细心照顾她,让她没有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凄凉和孤苦,而是垂暮的生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呵护。这似乎正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精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