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M 架构浅谈及大数据领域的应用

如题所述

LSM架构是为写密集型应用设计的数据结构,特别适用于键值存储和数据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先在内存中记录所有写操作,包括插入、更新和删除,然后周期性批量写入磁盘,减少磁盘I/O操作,提高写入性能。LSM-Tree架构的主要组件包括内存表、不变的磁盘表、合并、压缩、Bloom Filter和日志。它的优点是高性能写入、批量数据写入、延迟合并和压缩,适用于写密集型应用。缺点包括读取操作较慢、空间放大以及写放大,但其高效的数据写入性能在许多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HBase应用LSM-tree架构,通过WAL(写前日志)原则实现数据文件生成,其LSM-tree结构有利于数据快速写入,理论上接近磁盘顺序写速度。然而,读取过程可能不太友好,因为可能需要同时从内存表和多个磁盘表查询数据。为解决读取问题,LSM-tree采取了相关措施,例如在内存中缓存数据。

Apache Druid使用LSM-tree架构,适用于数据插入操作远多于数据更新和删除操作以及读操作的场景,尤其是时序数据场景。Druid的实时节点负责实时消费实时数据,采用日志和实时原则,数据首先加载到内存缓冲区(相当于memtable),满足条件时,缓冲区数据写入磁盘形成数据块,同时加载到非堆区内存。实时节点周期性合并磁盘上同一时间段的数据块为大块(segment),立即上传到数据文件存储库,历史节点下载并负责查询,查询节点同时从实时和历史节点查询,整合结果返回用户。Druid架构通过查询职责分离模式,与HBase等LSM-tree架构有所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