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相失和,为何最后吃亏的总是将?

如题所述

在古代,将相不和,因为武将手屋兵权,对皇帝有着威胁,若是战功赫赫,那是功高震主,皇帝会偏向丞相这边,而且武将大多没有什么心机,不如文臣心思多,所以最后吃亏的都是武将。

国的稳定来源文臣武将的权衡,可是本来丞相与将军之间,就有着权力的利益,所以将相之间,总是有矛盾的时候,当矛盾激化出来,失去表面和平,往往对于为将者非常不利。自古以来,武将以保家卫国,开疆扩土为责任,总体来说,冲锋陷阵,排兵布阵都可以,但是论起人心揣测,察颜观色的本事,那是不如在庙堂之上的丞相,要知道虽然身居高位,可“伴君如伴虎”,他们生活的危险不如武将明了,需要细心揣摸,故而环环绕绕的心思就深了,那是甩了武将好几街的实力存在。

一如上面所说,武将是以直观危险打下基础,所立下的血汗劳功一目了然,而战功越多,上位者就越能遭受到威胁的力量,所以如果在将军和丞相之间有了矛盾,只要丞相在皇帝面前说上几句,那猜忌之心对武将来说是致命的。战国时秦国的将军,白起与范睢之间,正是白起功高震主,而范睢为敛钱财,在秦昭王面前可是说不少白起的坏话,最后以白起自刎而结束这场将相之间的战争。可能将军在外,百胜而无一败,然而在庙堂朝廷之上,若与丞相不和,往往却是将军。

哪个将军不想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而不是死于朝廷内部的勾心斗角?可惜人心不古,历朝历代,多少将相不和而致的国家动荡,这是帝王的权衡术也是国家的悲叹,本来文以兴邦,武以安国,是相互相成,而不是互相牵制的,你们说是不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0
也不一定,
像赵匡胤、李渊、李世民等这些就不吃亏了。 因为将手里有兵,威胁是巨大的。当将不吃亏时,相就连话都说不上。但帝皇当然会对将更警惕的。
第2个回答  2020-06-10
因为武将掌兵权,对皇帝的威胁大,而丞相则没那么大的威胁。
第3个回答  2020-06-09
近水楼台先得月,文官靠近政权中心,更能了解和左右当权者的想法;再者为相者毕竟学富五车,能言善辩,一般将者不能比拟。
第4个回答  2020-06-09
这个很正常,将领适合在战场上杀伐果断,勇猛精进,但相在官场上是如鱼得水,最重要的一点是相手中无兵,不会引起统治者的忌惮,将领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