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栽培技术

如题所述

地黄是一种适应温和湿润且喜光、喜肥的植物,忌积水,理想的栽培土壤为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或粘土。土壤要求深厚,以保证根茎的生长质量。由于地黄根茎瘦细,不适合重茬,推荐三年以上间隔种植,前茬作物不宜选萝卜和油料作物。


亳州地区主要采用根茎繁殖,秋季采挖后,选择指头粗的种根沙埋储存。春季到来时,施足基肥,平整土地,将种根切成3-5厘米的小段,按30厘米×30厘米的行株距种植。每穴根据根段大小放入相应数量,撒上草木灰或石灰,覆土6厘米。在15-20℃的气温下,约10天后便可出苗。每亩用种量大约40-50公斤。苗高5厘米时,进行除草和间苗,保持每穴1棵,如有缺苗可补种,密度视土壤肥力而定,肥沃土地可稀疏至4000-6000株,贫瘠土壤则可稍密一些,约800-10000株。


管理过程中,定期松土和中耕,避免植株封行后过多松土,以稀释的人粪尿为主施肥,分两次施用硫酸铵20公斤和饼肥50公斤,分别在立夏和处署前后。注意适时浇水,防止大水灌漫导致烂根。夏季雨水多时,需在植株封行前松土培根,防止积水。对叶斑病、轮纹病等病害,可用代森锌或波尔多液喷洒,蚜虫、红蜘蛛和蛴螬等虫害则按常规方法防治。


地黄的收获时间在秋季10月,叶片枯黄后挖出根茎,清除泥土和须根。鲜地黄可沙埋保存,干地黄可晒干或火烘,边烘边发汗,直到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熟地的制作方法是将生地黄洗净、泡酒后烘煮,加入黄酒和清水,待酒味渗入后晒干,一般干度要求手握不粘,略硬。在干燥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压烂,湿货不计入产量,切忌使用硫磺熏蒸,以保持药效。


扩展资料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原植物地黄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鲜地黄: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