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峰偏好?什么是中间投票人定理,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单峰偏好理论由邓肯·布莱克在1958年的著作《委员会与选举理论》中提出,旨在通过修正阿罗的五原则来解决投票悖论问题。该理论假设每位选民偏好有一个唯一的峰值,即在一系列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方案中,选民有一个最偏爱的选择,而偏离这一选择时,他们的偏好程度会递减。
中间投票人定理,由A.唐斯在其1957年的作品《民主的经济理论》中提出。该定理指出,在一个多数规则决策模型中,如果个人偏好是单峰的,那么最终胜出的政策将是符合中间投票人意愿的政策。这是因为采纳这样的政策会导致团体福利损失最小。
单峰偏好与中间投票人定理之间的关系在于,中间投票人定理揭示了政党或政治家为了获得大量选票,必须使其政策与中间投票人的意愿相符。反之,为了赢得选举,政治实体需要保持中庸。此外,如果社会中产阶级占据多数,社会就不太可能出现极端的选择,从而减少革命或反革命的可能性,政治环境将更加稳定,社会经济生活也将更有利于理性发展。因此,中产阶级的存在与民主的稳定性紧密相关。
中间投票人定理广泛应用于解释政治选举现象。政党为了在大选中获胜,往往需要提出符合中间投票人期望的政策。例如,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为了吸引中产阶级的支持,其政策差异逐渐缩小。在台湾,国民党和民进党为了在地方选举中取得胜利,其政策主张也越来越接近,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吸引中间投票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