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看法

如题所述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历史的两大主题,占整个人类半数的女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如何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谋求与男性同样的发展机遇,已成为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在以前的社会生活中,女性之所以位居次要,是由于社会发展要依赖体力。如果体力在社会发展中不再是主要推动力了,那么女性将重新找回自己应有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中的女性必然是处于前沿位置的,首先被唤醒的人群。因为,男女两性就大脑而言,是毫无差别的,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女性可以凭借脑力、凭借知识,广泛参与社会生活。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即将到来的新经济时代,给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幅前景。
  一、新经济时代女大学生成才的机遇
  在高新科技,尤其是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激励下,我们的社会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从而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现在,这样的变化已经初露端倪,那就是新经济。人类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世界已面临一种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驱动为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模式,即新经济。
  随着西方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主宰力量将由金钱转向知识。女性将是新经济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因为新经济时代给女性的就业与成才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与希望。理由如下:
  第一、新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其发展与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新的文明的出现为女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在这-t-J,期,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将是知识和技能。男女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生殖生理上的差别,在身体的其他方面差异甚微,也就是说在知识和智能面前男女是平等的,两者是具有共性的。
  第二、在新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过去限制女性广泛参与社会生产的体力方面的要求将逐渐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对劳动者科学、文化、和智力水平方面的要求。这将为女大学生的就业与成才提供更广大的空间。正是知识与智慧使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的差别变得无足轻重。女性在全社会职业领域与男性竞争。
  第三、信息传播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将以更快的速度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个体与社会的交往方式,丰富了交往内容,提高了交流速度,而且使“开放”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正在深入人心的观念,这不仅使女大学生进行终身教育成为可能,而且为她们提供了不同的就业方式的选择,从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第四、“发展”的观念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适应,人类的生存状态,包括女性的生存状态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第五、伴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必要时间逐步减少,人们的闲暇时间有所增加,对精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比以往更强烈,男女两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发生很大变化。男性与女性在社会职业上得劳作趋于等同,她们所创造得社会价值也越来越接近,于是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变的趋近起来。作为知识层次的女大学生,其未来的生活重心、活动范围将不再仅仅是家庭,她们将更广泛地参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在科技、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发挥自己地聪明才智,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经济时代女大学生成才的制约因素
  在新经济背景下,女大学生的成才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和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制约:
  我国女性在法律上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但男女平等在我国目前尚未得到完全实现。主要表现是:第一,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低于男性。第二,男女平等思想普及程度不够。第三,政府在法律的具体保障方面做的不够。在男女平等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女大学生如果不能对自己所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谈不上努力改造的问题。
  高校中的无差别教育对女大学生成才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一,遵循共性对学生所进行的一般化教育,往往缺少对女大学生具有的某些特点的关注,这便导致她们在许多场合被“忽略不计”。二,教育缺乏针对性致使女大学生社会适应难度增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社会化的不连续性将在社会成员的青年期出现。这种社会化的不连续性必然会在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振荡,引发诸多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而女大学生则会面临更大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三,从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看,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确定个体职业角色的同时还面临对其性别角色的进一步认识。男大学生的职业角色与性别角色的关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将有利于他们增强自信心和确立较高的抱负。但女大学生们此时却会因为性别角色与职业角色的矛盾而感到不安,这种职业角色与性别角色的矛盾使女大学生们感到极为困惑。大学所提供的无差别教育并不能解答她们遇到的特殊问题。这使得女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道障碍。
  从自身角度看,女大学生成功的障碍是自己。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妇女观,使女大学生难以摆脱依赖的心理障碍,如“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使女性对男性产生的依赖,现在虽然随着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享有了独立人格,但心理上的依赖性并没有改变。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多数女性想到的不是自救,而是求救于政府和社会。由于部分女大学生不具备社会主体意识,缺少自身权利的自觉,因此,很难摆脱对男性的依赖。
  女大学生要摈弃传统观念对其对其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羁绊,改变传统思维定势,从思想深处相信,解放女性首先是女性解放自己,只有摆脱心理和思想上的束缚,才能迅速驶上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快车道,为成才打好基础。
三、对新经济时代高校女大学生成才教育的建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以及科学界对女性的歧视正在逐渐削弱。但是,女大学生要真正成才,仅有外部环境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女大学生还必须通过改变自身,才能彻底改变社会的偏见,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高校针对女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应针对女大学生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
  性别意识(或女性意识)是女性成才的内在动力,它不是指泯灭女性特征以男性模式复制自己的男性化意识,而是相对男性意识的一种性别观念,指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自我解放的认识和追求。是对男女两性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的重新解读,是女性成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它应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般说来,性别意识教育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女性的主
  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有权利也有义务去获得一种自主性的存在,因此女性主体意识就包括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成就意识等等。但这些意识与观念是一个社会中人本应具备的,在这一点上,女性主体意识与人的主体意识是相同的,之所以加以强调是因为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的压力下,女性丧失了主体意识,把生命的主宰交到他人手中,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要培养女性的主体意识,就要做到:一是克服依赖心理,保持独立的思维品质,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二是要积极进取。女大学生要真正立足于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就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气概,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积极进取是指努力向前,力图有所作为,它表现为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三是勇于竞争。当今的世界,知识和信息如浪潮般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女大学生只有去拼搏,去竞争,才能最优化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也才能懂得,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靠自己奋斗去争取。敢于而且善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参加竞争,是社会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期望,也是女性主体意识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是否具有主体意识是女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所在。
  2.加强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因此,它既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也是女性对男性经济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在这一过程中,女性首先要做到的是自立,一是经济自立,即依靠自己的收入来生活;二是精神上的自立,通过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来确立自主性。女性在精神上的困惑,是由传统文化造成的。她们只有走出困惑,努力在社会生活中确立自己的位置,才能做一个自立的人。其次是自强。现实生活中,女性处于劣势,这是几千年来长期形成的一种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女性自强不息,不畏艰险。这样,女性的自我意识才会成为女大学生成才的前提。
3.加强女大学生的平等意识教育。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及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和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在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女性的职业地位和政治地位也是偏低的,因此增强女性的平等意识,就成为增强女性意识的一种手段,并且通过对性别不平等现象的认识与批判,树立女性的自强意识,进而通过群体努力去影响制度。女性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可以使全人类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充分发挥,男女平等意味着男女双方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将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可见女性树立平等意识不仅仅是女性成才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鼓励女大学生接受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继续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21世纪的女性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女性接受继续教育十分必要。
  我国在孕育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压缩,产业向高级化发展,而女性因文化素质低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裁汰人员中首先受到冲击。如果说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期,女性因体力差被排除于劳动之外,知识经济的特点则恰好为女性创造了可以凭智力、知识优势超越以前因体力弱势而无法与男子一样平等参与发展的樊篱。
  建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须有良好的“四自”心理素质。终身学习的过程是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四自”的心理素质,女性才能在巨变的社会面前,肩负工作、家务及人口再生产的重任,勇敢地进取,全面实现自身价值。
  此外,高校还应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经济时代由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创新性,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人能力最重要的标志。同时还应加强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对学习和工作,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只有敢于并能够负责任的人才有可能把握自己的未来和命运。
  总之,女大学生的成才,既需要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也需要女大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使女性获得和男性一样的参与发展的机遇和资源,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