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两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区别在哪?

如题所述

01.

也许时代不一样了,人的想法也跟着变化。

如今的年轻人,要是生了两个儿子,估计会跳脚,要是生了两个女儿,估计会开心得做梦都会笑醒。

当然,这仅局限于大城市里的现象。

要是农村生活的人呢,却依然希望多子多福,儿子越多越好。

上一代人的观念认为,没有儿子就没有后,生了儿子还不满足,还得生两个。

为什么呢?

因为上一代人认为,养儿防老,生一个儿子压力太大,得生两个儿子,将来父母老了,一个儿子养一个老人,公平。

诚然,这样的想法看似很理想,没毛病,实则,有苦只有自己知道,人生漫长,变数那么大,你以为的幸福,到头来,却变成不幸福。

那么,两个儿子和一个儿子,到了晚年,哪个更幸福呢?65岁婆婆告诉你答案。

02.

朱婆婆今年65岁了,年轻的时候,生了四个孩子,两儿两女。上面两个女儿,下面两个儿子。

年轻的时候,没有生到儿子的朱婆婆,不受婆婆待见,婆婆冷嘲热讽,嘲笑她生不出儿子。

直到第三个小孩出生了,是个儿子,婆婆才笑灼颜开,朱婆婆才觉得自己的春天来临。

以前的人啊,思想还是比较传统的,认定养儿防老,母凭子贵。

生了儿子的朱婆婆,坐月子的待遇都好了不少。

朱婆婆原想不生了,有儿有女也挺不错的,将来也有儿子指望了。

婆婆又告诉她,生一个儿子不够,得生两个,这样将来才有保障。就算一个靠不住,还有另外一个。

朱婆婆听了,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下,总算人生圆满了吧。

婆婆去世后,管家的事就全部交到自己的手上了,既要养育四个孩子,又要种田,操劳家务,有多苦多累,只有那一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好不容易将孩子拉扯大,从农村里出来城镇,给人打工,赚钱盖房子,供儿女们上学。

03.

两个女儿都大了,嫁了人,家里的负担也就小了。

两个儿子呢,老大比较有出息,早几年在外面给人打工,挣了些钱,掌握了技术,于是和同学一合计,合伙开了一家加工厂,人生也算走上了巅峰。

小儿子给人打工,虽有雄心,可缺少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没有当上老板,只能一直打工。

儿子们年纪大了以后,都结婚生子。

老大在外地开厂,自然就在外地结婚生孩子,朱婆婆要照顾家庭,只能帮大儿媳带短暂的一段时间,孩子还得回去父母身边上学。

小儿子也生了孩子,朱婆婆一手带大,感情深厚。

原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维持很久,没想到,朱婆婆的丈夫在60岁那年,突然就生了病,做了几次手术,都无法根除,后来就变成了慢性病,每周都要到医院去做透析。

透析的费用是相当高的,父母年老没有了收入,小儿子收入又不好,只能养小家庭,这医疗费用还不是让大儿子承担么。

大儿子的工厂,虽然能挣钱,但要长期承担父亲的医药费,还要养家糊口,小孩上的是贵族学校,支出也是很大的。

对于这件事,朱婆婆和丈夫,对大儿子还是有愧疚感的。

04.

后来,朱婆婆的丈夫去世了,送走了丈夫,对于朱婆婆来说,是件心酸的事,也是一件欣慰的事。

当家里有人生病,需要长期照料,生活不能自理时,那种痛苦和无奈,也只有照料者能懂。

小儿子接着生了二胎,又在工作的城市买了新房子,朱婆婆就随着小儿子去住新房,顺便带孩子,搬离了老宅。

这样的人生,看似基本定局,生了两个儿子,自己的人生和晚年也就有了保障,不用发愁了。

可事实上呢,并非如此。

小儿子小媳妇要上班,家里的家务事,一概不管,朱婆婆在家里,就像保姆,洗衣做饭,带孩子,接送大孙子,从早忙到晚。

这就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写照。

好不容易将小儿子的二胎带大上学了,那一头,大儿媳又生了二胎,需要人照看。

大儿媳在工厂里管会计、行政,订单等,总之比较忙,无法兼顾孩子。商量之下,又将朱婆婆接到外地去照看孙子,小儿子的孩子就没法照看了。

05.

“老了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去哪里,哪有什么自己的人生可言,更多是身不由己。”

朱婆婆说完,不由得双眼满含泪水。

“别人都以为,我两个儿子,一个当老板,一个也混得不差,我应该很享福,可事实上,我累得跟狗一样。”

朱婆婆的话,透着心酸。

她觉得,要是只帮小儿子带孩子,不帮大儿子,就过意不去,毕竟他的父亲,还是靠大儿子承担的医疗费用。

要是帮了大儿子带孩子,小儿子的两个孩子,又还不能自立,大的那个才10来岁,小的才刚上幼儿园,还要人接送,夫妻俩都要上班,又怎么放心让两个小孩单独在家里呢。

朱婆婆想到这些,不由得泪流满面。

在小儿子家,当惯了保姆,去到大儿子家,依然要承包家务和照看孩子,年纪大了,蹲一下子都觉得腰酸背痛。

家务琐事,太累的时候,只能找女儿倾诉,也只敢在女儿面前诉苦,在儿子儿媳面前,丝毫不敢表现出来。

06.

“人人都说生两个儿子,老了才有保障,可我却觉得,生了两个儿子,我却一辈子为他们做牛做马,直到干不动那一天。”

朱婆婆的晚年,估计也是大部分60年代女人们的生活写照。

如果有得选择,只生一个儿子,好好培养,就算年老了,也只帮他带孩子做家务,孩子大了,婆婆们也就没那么累了。也不至于像生了两个儿子那样,像颗陀螺,兼顾了这头,忽略了那头,兼顾了那头,就忽略了这头。

两边都不能得罪,都不能不帮。既然已经帮了一个,就得帮另外一个儿子,才算得上公平。

两个儿子的苦和累,只有像朱婆婆这样的老人,才能体会吧。

-en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