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是什么职位?

如题所述

“宰”与“相”,古时本为二职。“宰”原为主膳馐之官,史称殷商始置“太宰”。虽然主职为酒食,但因古时特别重视宗教仪式,祭祀典礼是国家大事,故“宰”作为主持祭祀之官很受尊崇,于是进而得赞国政。周代太宰之下,有小宰、宰夫为属官。“相”原为宾赞之官,史称舜举十六相宾于四门,担任传导威仪之事;周代诸侯朝聘宴享时,亦以“相”为辅导行礼官。由于当时非常重礼节,“相”是一重要职位,有时难免与闻政事,于是渐由相礼之官,转为掌理国政之官。一般认为,这种以掌理国政为职的“相”的正式出现,是在春秋时代。至战国时又有丞相、相国之称。汉代袭用丞相、相国之名,而一般又通称宰相,意指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6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至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西汉汉哀帝至东汉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余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