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如题所述

第一位: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全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军事家、战略家,三大名将之首,被称为“闪电伯爵”。1939年9月,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突然袭击。在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德军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并包围了波兰首都华沙,在炮兵和空军轰炸下,波兰被逼迫投降,而德军死伤人数才3万余人。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制订了著名的入侵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曼施坦因的计划充分展示了他自己的独特创造力和闪电战的理念。按照计划,德军将集中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迅速占领马斯河的桥头堡,并向东进攻迂回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这次战役中德军装甲席卷而下,法国等联军全线崩溃,很快就沦陷了。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将军,被授予骑士勋章。1941年6月22日至26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曼施坦因指挥的装甲军向苏联境内纵深推进了320公里,攻占了多纳河上的桥梁后,几乎就冲进了列宁格勒,这为他赢得了“闪电伯爵”的称号。
第二位:隆美尔

隆美尔全名埃尔温·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1891年-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的德国陆军元帅,被称为“沙漠之狐”,更是德国以中产阶级出身以及未进入过参谋学校而获得此头衔的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深受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5~6月间,在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德国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盟友意大利军队。他以“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结论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使得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
第三位: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一级上将,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和装甲集群,仅用近一个月的时间便占领波兰全境,更在一个月余令法国战败。德国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部队高速进攻获得的巨大战果感到惊疑,为防止法军发动翼侧反击,急令各坦克部队停止前进。若非如此,33万英法联军也许会被他完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4
一般认为这三个人是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
1、曼施坦因。他的外号是“闪电利剑”,从这个外号中就可以看出来,“闪电战”的打法就是他提出来的。陆地上的“闪电战”和海洋里的“狼群”是G国并列的两大致胜法宝。曼施坦因很有想法,在与F国开战前夕,指挥部在研究如何打F国,所有的将领都认为应该继续沿用一战时期打F国的“施里芬计划”时,曼施坦因另辟蹊径提出了打闪电战搞突袭的“曼施坦因”计划,这个计划最终得以采用。从战争结果上来看,“曼施坦因”计划大获成功,而如果使用“施里芬计划”则G军会面对F国修筑的马其诺防线,成败未知,即使侥幸获胜,也必然是惨胜。
他的成名战就是打F国,信心满满的F国部队被一击即溃。对外号称无敌绝对不可能被攻破的马其诺防线是不是真的无敌没人知道,反正这防线在面对曼施坦因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2、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的忠实崇拜者,把“闪电战”的打法发挥到极致。这家伙外号“装甲怪杰”,可以知道,他很喜欢机械化部队。他认为,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就是快快快冲冲冲,让敌人没有喘息的时间,快速推进的坦克会摧毁一切,残兵败将留给后面跟上来的步兵去解决。
如果说闪击波兰只是小试牛刀,那么围追堵截英法联军则是他大放异彩的时候。他指挥的机械化部队有多恐怖?追上敌人以后根本就懒得理,而是大喇叭喊话:我着急前进,没空俘虏你们,你们放下武器,去xxx集合!
一般来说,战役败了,即使是上层决策错误,也得是下层将领背锅。而古德里安不一样,战役败了,他没错,纳粹头子希特勒只好给他背锅。因为是希特勒给了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机会,而不是他指挥的机械化部队追得太慢。
3、隆美尔。这哥们外号“沙漠之狐”,可以知道他的成名战就是四处都是沙漠的非洲。和前面两个人相比,隆美尔虽然与他们并列,但就战功上来看,隆美尔并没有前两人的胆识和才能,因为他在非洲打的大多都是些酱油,基本上没有啥主力。
隆美尔并不算弱,他相对来说比较规矩,大概相当于从书里学知识然后灵活应用的那种。而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才能,则是写书的那种。正因如此,在后期将领们出现意见分歧时,隆美尔没有强硬的资本,因为战绩大家心知肚明。
不过对于战斗力100的一般人来说,战斗力1000和战斗力900差不多,都远超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