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十则

论语三十则 要翻译 语文书上出现过的不要 谢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注释】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

(1)就:靠近。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

(1)患:忧虑,担心。

(2)人:指别人。

(3)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4)之:助词,无意。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鲔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不会超越规矩。”

【注释】

(1)有(yòu):同“又”。古文中表数字时常用“有”代替“又”,表示相加的关系。

(2)立:站立,成立。这里指立身处世。

(3)耳顺.对于外界一切相反相异、五花八门的言论,能分辨真伪是非,并听之泰然。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能普遍地团结人而不与人相互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能普遍的团结人

【注释】

(1)君子:在《论语》中指的就是君王之子、统治者、贵族。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君子。

(2)小人:指待庶民,就是普通老百姓。

(3)君子与小人是政治意义上的人群之分,而非现在所指的道德层面上的区分。

(4)周:多种解释,亲和、调和、普遍等。这里的周应指普遍的意思。能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注释】

(1)罔:迷惑而无所得

(2)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而:连词,表转折。

(4)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注释】

(1)由:孔子的高足,姓仲,名由,字子路,卞(故城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人。

(2)知:作动词用,知道。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注释】

(1)信:信用。

(2)其:代词,他。

(3)可:可以、行。

(4)輗(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5)軏(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6)何以:以何,凭什么。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注释】

(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yì):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注释】

(1)《关雎》:《诗经周南》中的一篇,是一个男子追求一位姑娘的情诗,写他追求时的欢乐和求而不得的哀伤。

(2)乐而不淫:淫,过分,过量。

(3)哀而不伤:伤,损伤。孔子认为,哀乐是人性之本,惟哀乐应有制,当戒其“淫”和“伤”;而孔子又认为《关雎》诗中所表达的哀乐做到了这一点,故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注释】

(1)道.道理,指真理。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注释】

(1)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2)利:利益。

(3)于:对于。

(4)义:道义。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注释】

(1)贤 : 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的人。

(2)齐:看齐。(向他学习)

(3)焉:于加之。

(4)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5)思:思考,心里想。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注释】

(1)圬(Wu):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2)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3)诛:责 备。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注释】

(1)耻:羞耻,耻辱。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注释】

(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2)斯:就。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注释】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注释】

(1)质:可以指劫持代抵押行为,也可以指代抵押物,其目标指向赎金,所以质就有了性(获得赎金的需求、趋势)。

(2)胜:此处意思是多出、胜过、超出。

(3)文:这里指代写在书本里的东西(书本只是一种方便说)。

(4)野:造字本义:名词,从田园到山林之间的过渡地带。”——《象形字典》

(5)史:此处意思是指执中,失去自性。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注释】

(1)知:懂得,知道。

(2)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3)乐:以……为快乐。

(4)好:喜欢,爱好。

(5)者:代词,……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注释】

(1)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4)哉,相当于“呢”,表示反问。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注释】

(1)悱(匪):想说却说不出来。

(2)隅:角落。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创造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注释】

(1)《韶》:舜时古乐曲名。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注释】

(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注释】

(1)三:虚数,极言很多。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样。此句中泛指多个人。

(2)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

(3)师:效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创造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word=%C2%DB%D3%EF&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8-05
学而篇第一 ,共16则。
为政篇第二 ,共24则。
八佾篇第三,共26则。
里仁篇第四,共26则。
公冶长篇第五,共28则。
雍也篇第六,共30则。
述而篇第七 ,共38则。
泰伯篇第八 ,共21则。
子罕篇第九,共31则。
乡党篇第十,共27则。
先进篇第十一,共26则。
颜渊篇第十二,共24则。
子路篇第十三,共30则。
宪问篇第十四,共44则。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42则。
季氏篇第十六,共14则。
阳货篇第十七,共26则。
微子篇第十八,共11则。
子张篇第十九,共25则。
尧曰篇第二十 ,共3则。
你要的是那篇?
第3个回答  2020-04-24
不对吧?????????
第4个回答  2018-09-03
呵呵,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