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中的忙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是“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一般公历6月05-07日交节。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进入典型的夏季, 天气相当炎热,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4

是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人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蚊虫开始孳生,极易传染疾病。

根据这一气候特点,这一时期的健身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调养方面,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2、起居方面,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中午最好能小睡一会,时间以30分钟至1个小时为宜,以解除疲劳,利于健康。

3、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要“汗出不见湿”,因为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4、要经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澡。

4、不要因贪图凉快而迎风或露天睡卧,也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0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的“芒”,是指稻、麦之类有芒刺的谷物。《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只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这四个节气与大地有关。特别是芒种,名字直接来自农业生产劳动,这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绝无仅有的。
芒种时期的主要农事活动:麦田选种,抓紧收割,做到精收细打,颗粒归仓,注意防风、雹等自然灾害;加强麦田套种作物的管理;抓紧播种夏播玉米、大豆等;高粱、玉米制种田去杂;棉田适时追肥、浇水、松土、治虫、修棉;加强林果、畜牧、水产管理。
第3个回答  2016-01-18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追答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23
在二十四节气歌中,带有“忙”的句子有以下:”清明忙种麦“、“芒种忙开产“、”立秋忙打垫”、“白露忙割地“,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忙”字分布于很多句子当中,为什么选择这个字,因为它可以更好的突出的农民再一年四季的动作,表现出动作多,没时间。
如果稍微认真观察,可以发现“忙”字都是处于一个句子中间,十分显眼,更好的突出了忙,前两字是节气,四个节气表现了四个不同的季节,后两字是对种田的各个流程的动作描写,更为了突出忙,所以这里的“忙”很形象的突出了农民伯伯沉浸在种植的忙碌以及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