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抗金前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哪四个字

如题所述

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岳飞传》系列故事中,尤为动人的是“岳母刺字”。据说岳飞因为枪挑小梁王遭到朝廷通缉,躲在家里。岳飞结义兄弟牛皋等人索性落草为寇,岳飞极为窘迫时也不接受洞庭湖起义水贼杨幺派遣的使者王佐的请聘,返还了礼物。岳飞的母亲害怕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岳飞一时糊涂,背叛朝廷,英名毁于一旦。所以岳母祷告神灵祖宗,亲自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据说刺字时,岳母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字,然后再用再用纳鞋底的粗针密密地刺出血来,将血放出后涂上墨汁,使四个字永不褪色。此后,岳飞被秦桧陷害,下狱大理寺,被大理寺卿拷问。岳飞直接裂开衣衫,露出背脊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审判官哑口无言,良心发现,向秦桧请辞,不再审问岳飞。

结果正中秦桧下怀,秦桧指使一个与岳飞有仇的小人拷问岳飞,不分青红皂白加以拷打,最终把岳飞迫害至死。那么,“岳母刺字”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吗?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岳母刺字”有一定的历史原型,但整体属于后来的演义小说一点一点增添、夸张和想象出来的。

元朝人编撰的正史《宋史》中记载,在岳飞被拷问时,岳飞撕裂衣裳,露出了“尽忠报国”四个字,但并没有说明和岳母有什么关系。此外还记载了宋高宗赵构曾经赐给岳飞一面旗子,上面有宋高宗亲笔所写的“精忠岳飞”四个大字,这成为了岳飞的象征之一。所以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应该是根据这两个史实想象出来的。

有专家考证,明代成化年间《精忠记》提到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四字。嘉靖年间《武穆精忠传》则写到,岳飞看到家乡河南汤阴有人落草为寇,岳飞为自勉,出钱请工匠在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

明末的《精忠旗传奇》则说岳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是岳飞令张宪所刺。清乾隆年间的《精忠说岳》第三十二回“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中,最先出现了“岳母刺字”的相关情节,至此,“岳母刺字”才被纳入岳飞演义,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桥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2
岳飞是南宋名将。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他报效国家,从军之前,母亲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岳飞不忘母训,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每战必胜,立功无数,名闻大江南北。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遵守纪律,宁可忍住饥饿,不敢打扰人民,留下“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美名。百姓们为了感谢岳飞的功德,建了岳飞祠,并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内,早晚礼拜。
“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当岳飞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45里,眼看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王位不保;又怕岳家军强大起来,成为自己政权的威胁,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挥泪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充满了原野。
第2个回答  2021-03-29
精忠报国。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第3个回答  2019-11-27
精忠报国四个字
第4个回答  2021-12-11
刺了精忠报国这四个字。